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在西部开发三大标志性工程中,西电东送投资最大,工程量最大。从2001年到2010年,西电东送项目的总投资在5265亿以上(不包括三峡电站)。西电东送在中国版图上可谓“遍地开花”,同时开工的工程之多是史无前例的,单个工程的规模之大也是罕见的。在我国电力建设史上,如此大规模的电源、电网建设也从未有过。顾名思义,西电东送重点在“送”,要送就要有通道。西电东送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将形成北、中、南三路送电格局。北线由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向华北电网输电;中线由四川等省向华中、华东电网输电;南线由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向华南输电。西电东送这一伟大工程,为西部省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将改变东西部能源与经济不平衡的状况。对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与其他西部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相比,西电东送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仅仅是西部的工程,也是东部的工程,充分地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东西部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战略构想。
我国的能源资源不仅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石油、煤炭和水能等多在中西部,东部地区原有一些煤矿和油田,经过多年开采,后备资源大多显得不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能源紧缺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东部地区,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能源紧缺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现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了缓解能源紧缺的矛盾,除了“西气东输”工程外,“西电东送”也是一项重要举措,要比直接输送能源安全、可靠、清洁、便宜得多。因此,“十五”计划将“西电东送”工程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电东送”在医院的合理配置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我国水力资源可开发装机达3.7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占全国总量的68%,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的装机容量。西南地区大部分水电站具有淹没损失小,开发条件好,经济指标优越等优点,目前开发不到8%,积极开发西南水电,可以迅速带动西部交通、水泥、钢 材、机电制造等行业的发展。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5亿多,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62%,电力装机1.4亿千瓦,占全国51%。据有关专家预测,今后10年还需要增加装机8000多万千瓦以上。我国东部地区缺乏能源,电力以火电为主,目前由于大量的煤炭用来发电,造成部分地区大气和环境污染,再建设大量的火电站是环境所不允许的。开发西南水电实施西电东送,不仅可以解决东部地区发展的电力需求,而且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力结构调整和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国的电力管理体制和电网结构以省为单位,电力资源基本上在一个省内配置。开发西南水电实施西电东送,促进全国性电网的建立,电力资源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发挥水火互补、东西互朴、南北互补的作用,这将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江河治理。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大多位于长江、珠江干支流上,不仅具有发电效益,而且还有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开发西南水电可以促进江河治理。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受到国际舆论的压力。我国目前电力组成中火电占80%,水电占19%,全国火力发电用煤占全国总用煤量的1/3,排放的SO2每年达520万吨,是全国的大头。我国的水电开发程度目前约为10%-18%(前者按电量算、后者按装机 算),远低于世界平均22%的水平和发达国家50%-100%的水平。水电是清洁能源,积极开发水电将有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内需扩大,拉动经济发展。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在今后十年左右时间内再开发西南水电装机3000万千瓦,建成西电东送的全国性电网,需投资2500亿元左右,这将有力地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发展,解决职工就业问题。
“西电东送”有利于实现全国电网互联,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