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陈】舜之后代封陈国,后人以国名为姓

2009-03-21 04:30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陈 陈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是全国第五大的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 NCIIS ),陈姓也是第五大姓。

陈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是全国第五大的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陈姓也是第五大姓。

根据1977年我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陈姓在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及台湾地区都是第一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10位。

 一、起源

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现在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到了陈湣公时,陈国被楚国灭,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有了陈的姓氏。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557年-589年),由陈霸先代梁所建立的,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国号陈。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朝刚建立时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势十分危机。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势有所好转。亡君为陈后主陈叔宝,陈最后被隋的隋文帝所灭。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姓氏改名而来,其中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成的。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贵族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把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姓。另外,台湾被中华民国政府统治后,将原住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许多人改为陈姓。

 二、分布

陈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五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4.53%,分布很广,以南方居多,除台湾外,以广东为最,广东陈姓占全国陈姓人口的14.7%,广东陈姓约占全省人口的10%以上;广东、四川、福建、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山东9省陈姓,约占全国汉族陈姓人口的67%。陈姓基本上是沿长江流域流布。陈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古今许多少数民族中亦有分布。例如:宋代党项羌所建的西夏国有陈姓;金时女真人完颜氏,汉姓为陈;明、清时云南临安府落恐甸长官司副长官为陈姓,系哈尼族;世居沈阳、辽阳的清代满洲人有陈姓;清代高丽人有陈姓;清代满洲八旗姓陈佳氏,后改为陈氏;清代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中甸厅土守备,均为陈姓,系藏族;拉祜族瓷氏,汉姓为陈;云南芒人度旺氏,汉姓为陈;佤族斯木古氏,汉姓为陈;鄂伦春族卡格吉尔氏,汉姓为陈;台湾土著曾被迫使用志良、比野等日本姓,台湾光复后废除日本姓,选择了汉族陈姓;朝鲜、哈尼、布依、土家、蒙古、傈僳、保安、东乡、京、黎、壮、侗、苗、瑶、彝、回、土、白、羌等民族中均有陈姓。此外,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陈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颍川、东、东村、东泽、东田、安田、伊东、田中等,至1945年台湾光复,才全部恢复陈姓。

 三、家谱

陈姓族谱等级观念森严。对于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不详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有其他介绍。

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采取鄙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经营有方,族谱上也是只录其姓名,不提成就,更无赞誉之辞。同是死亡,因身份不同,称呼也就不同,有官者称“卒”,其他人不能享受这一殊荣,只能称“死”或“不禄”。

湖南长沙《颍川陈氏续修支谱》中指出,上次修谱为光绪乙亥年(1875),此次续修是宣统二年(1910),时隔30余年。修谱经费是众人凑集的,挑选可靠之人专门经营。凡来修谱办事者,远道的可住一宿,近处的只管一顿饭,任何人不得借机耗费众人经费。凡要求入谱的陈氏子孙,各房须写明入谱人生卒娶葬时间,纂修者凭来稿注载,不妄加添改,倘出现失误,由送交草稿者负责。修谱费用,不分贫富,按丁摊收,经手人不得贪污中饱私囊。

长沙陈氏自明太祖朱元璋时迁入,到修谱时已达五百余年。谱中人物须以帝王甲子核对祖先年龄,虽从六世祖开始分支,但支谱须上溯始祖,以找出渊源所自。族谱强调陈氏子孙在外遵守国纪王法,在内要知孝悌。修谱时照例是长房在前,其余按顺序排列,以考始终而序昭穆。

明代人称阳明先生的理学家王守仁,在为陈氏族谱写的序中说,陈姓子孙“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富有贵,有贫有贱,有智有愚,有贤有不肖,自祖视之,则皆子孙也,何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之分?

四、郡望堂号

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西汉置国。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  

武当郡:北魏置郡。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