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赵】赵姓的血缘祖先是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的少昊天子氏

2009-03-31 11:04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赵姓是《百家姓》的第一个的姓氏。这是因为《百家姓》起源于宋初,宋朝的开国君是宋太祖赵匡胤,故而赵姓排在了《百家姓》的第一个。

赵姓是《百家姓》的第一个的姓氏。这是因为《百家姓》起源于宋初,宋朝的开国君是宋太祖赵匡胤,故而赵姓排在了《百家姓》的第一个。

赵姓是现今中国第八大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赵姓便是第九大姓。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赵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一.起源

根据史书的记载,赵姓的血缘祖先是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的少昊天子氏,传说,少昊的女儿,女修因吞了玄鸟卵而生了皋陶。皋陶的十四世孙造父生活于周朝,因为善于驯马和驾车,深深得到周穆王的宠爱,后来因为他在平定徐偃王叛乱中及时驾车带穆王回京,穆王就赐给他造父赵城(现时山西洪桐)作为封邑,造父的后代子孙以封邑赵城作为赵姓。 其后又因为帝王的赐姓、冒姓、婚姻等改为赵姓。

二.分布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在2007年公安部公布的新百家姓中,赵姓排名第八,总人口数量约3000万,占全国人口总量的2.3%。

全国赵姓人口形成了沿黄河省份高比率分布的现象。在我国北方,赵姓尤其常见。赵姓分布的第一大省,是位于中部的河南,一省便聚集了赵姓总人口的18.7%,赵姓人口也占据了河南总人口的5.5%。山东、四川两省的赵姓人口分布也很集中,占总人口20.3%的赵姓聚集于此。赵姓的第二集中分布区为陕西、河北,这两省又聚居了赵姓总人口的14%。在新疆东南、内蒙古部分地区、福建南部、广东、广西、海南、台湾,赵姓人口分布较少,一般不到当地人口的0.8%,有些地区甚至不及0.5%。

三.家谱

赵姓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家谱,宋的《天水堂·赵氏族谱》把西汉名将营平侯赵充国世系的发展、演变做了详细的记载,在“汉传至宋系图”中列了一世祖赵充中至六十七世赵景雍,表明天水迁长安、又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至赵景雍时移居江南的历程。赵姓规定每30年修订一次家谱。现存赵姓家谱多是清代和民国初年纂修的。

赵姓族谱从其发展历史来看,大体经历了一个从简易家谱,到族谱、支谱、房谱,再到宗谱、统谱等联宗合纂的演进过程。同样,族谱的修撰格式也有一个从简单谱系、谱表到体例完备的发展过程。

就现存清代、民国时期的赵姓族谱而言,其格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谱序。谱序跋的内容大致是修谱缘由、修谱经过、家族渊源传承,有的谱中还阐发一些修谱理论。

二是谱例,即修谱凡例,主要阐明族谱的纂修原则、体例、领谱和族谱的管理原理。

三是先世考与遗像赞。主要考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和分支迁徙情况,尔后是把本家族中最显赫、有德行功业的先祖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

四是恩荣录。主要刊载皇帝和朝廷、地方官员对家族或家族成员的封赠文字和匾额。

五是家法族规。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