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7,传说中的始祖为彭祖,他是颛顼帝的后裔,封在大彭(今江苏徐州),创建大彭国,后以国为姓,是为彭姓始祖。
一.起源
彭姓源出有三:
1.出自篯姓,为颛顼帝有玄孙陆终第三子篯铿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寻源》所载,颛顼帝有玄孙陆终,陆终第三子姓篯名铿,受封于彭地(今江苏省徐州),建立大彭国,称为彭祖,其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彭氏。
2.出自妘姓,为为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八姓之一有彭姓。据《国语》所载:“祝融之后,八姓,己、董、彭、秃、女、斟、曹、芊,周灭之。”此说是讲彭姓为祝融之后,为八姓之一。
3.出自汉后有他族改姓而来。据《姓氏考略》所载,有胡、西羌、南蛮,清时满、蒙、回、苗、白、瑶、土家、苦聪、彝、拉祜等民族有彭姓。
二.分布
殷商时诸侯国大彭,即今天的江苏徐州铜山境内是彭姓的发源地,其后彭姓的繁衍播迁,均是出自此支。商末时,大彭氏失国,此时已有彭姓人迁居河南南阳一带,其中有位名叫彭仲爽的人由南阳去楚为大夫,是为彭姓徙居湖南、湖北的开始。
秦末时楚汉争霸,位于楚国都城的徐州处于战乱状态,有一支彭姓为避战乱而离彭城远迁陇西。汉时有长平(今河南西华)侯彭宣,举家迁居河南淮阳,后于淮阳发展成为望族。魏晋时,由于战乱及官职周迁等原因,彭姓人大举南迁,此际有史料表明,今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等省均有彭姓人在活动。
南北朝北齐时,彭宣八世孙彭景直徙居瀛州(今河北河间),九世孙中有一支迁居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唐玄宗时,为避安史之乱,彭景直之子彭构云迁居袁州宜春,彭姓开始称盛于江西省境,彭构云五世孙彭轩因仕宦而落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吉水之山口村,并有江西其他彭姓辗转迁徙于福建。其中彭士然的后裔迁湖南西部,唐末时,彭轩六世孙彭嗣元迁居分宜县。宋神宗时,嗣元的九世孙彭延年因被任命为潮州刺史,遂定居于广东揭阳之浦口村,是为彭姓广东始祖。后又于此派分出福建漳州、泉州等支派,在闽粤发展成为望族。其中彭延年的第三子彭锐的裔孙彭君达,于明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年)迁入广东梅州,是为梅州彭姓始祖。另据载,彭姓亦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有一百四十五人分迁于河南、甘肃、山东、河北、湖北、湖南等地。自清代开始,闽粤彭姓有部分移居台湾,并有移居东南亚及欧美的彭姓人。至此,彭姓已广布全国各地。
如今,彭姓分布广泛,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分布最多,上述三省的彭姓约占全国汉族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九。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九。
三.家谱
主要家谱古籍文献(部分):
湖南·彭氏沙子坝房支谱不分卷 现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湖南·彭氏重修族谱510卷 现藏地:河北大学
湖南·长沙青山彭氏会宗谱不分卷 现藏地:北京图书馆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青山彭氏增修徵信谱卷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彭氏续谱五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彭氏六修族谱十一卷首二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浏阳·浏南沙溪河口彭氏支谱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宁乡·宁邑彭氏族谱六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宁乡·约溪彭氏三修族谱口口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醴陵·福亭彭氏三修族谱口口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潭·湾头彭氏四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现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书馆 河北大学
湖南湘潭·严溪彭氏三房 修谱十卷 现藏地:湖南图书馆
湖南湘潭·上湘北门彭氏支谱四卷首卷 现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花园彭氏四修族谱三十七首一卷 现藏地:河北大学
湖南湘潭·湾埠塘彭氏五修族谱二十 现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彭氏六修族谱十六卷 现藏地:河北大学湖南湘潭·中湖彭氏六修族谱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