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残唐时期,孔氏传至第四十二代孔光嗣。当时兵荒马乱,孔府又远离朝廷,断了恩赏,孔光嗣仅靠做泗水令支撑门面。孔府有个洒扫户,原姓刘,叫刘末,进府当差后称孔末(那时,孔府规定,外姓人进入孔府当差都要改姓孔,明朝以后,此规定已破,不许孔姓当差为奴)。
孔末为人歹毒,见时局动荡,便起了篡夺孔家掌门人权位的野心。梁太祖乾化三年(公元913年),一天夜里,孔末拿着斧子暗中摸进孔光嗣的卧室,将正在熟睡中的孔光嗣杀害。为了斩草除根,孔末又准备去追杀孔光嗣的儿子孔仁玉。恰好那天孔仁玉被乳娘张妈带回家去,晚上没有回来。孔末得知孔仁玉在乳娘家时,连夜追到离孔家不远的张羊村,找到了张妈家。正好张妈家有一个儿子和孔仁玉的年龄差不多,也和孔仁玉一样剃着光头。张妈听说孔末追杀孔仁玉来了,二话没说,就急忙将孔仁玉的衣服脱下,给儿子穿上冒充孔仁玉。孔末以为她的儿子就是孔仁玉,就将其杀害。此后,孔末便以孔子后裔自居。当时正处乱世年代,孔氏族人都敢怒不敢言。
孔仁玉在张妈家中,改名换姓,与张妈妈以母子相称。十几年里,发愤读书。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孔仁玉赴京赶考,被朝廷授以大学士。这时,孔仁玉向明宗奏明孔末乱孔的真相,明宗派官员来曲阜查实,将孔末治罪,将其吊于南城外杆子上,刮骨熬油点天灯。明宗恩准孔仁玉回孔府袭爵。断了宗的孔子世家得以中兴。孔氏后世尊称孔仁玉为“中兴祖”,在他死后,孔府里还为他盖了祠堂叫“报名堂”,在孔庙的崇圣祠里也有中兴祖孔仁玉的牌位。
由于乳母张妈妈对孔子后裔有舍子救命养育之恩,孔仁玉奏请皇上恩准孔府认张家为“世代恩亲”,张家的后人不管哪一代到了孔府,都必须以贵宾相待,如有招待不周之处,就是触犯家规祖例。从此,孔府上下和孔氏全族都称张妈妈为“姥姥”,“姥姥”成为张妈妈的官称。孔仁玉还赐给张妈妈一柄楷木制的龙头拐杖,可以用来管教孔府的一品夫人。孔仁玉规定,张妈妈死后,“姥姥”的管称和龙头拐杖由长房媳妇继承,世代相传。此后,孔府每有重大节日,都请张妈妈家的人参加而且都要坐首席。为了纪念张妈妈,在曲阜城外张羊村附近封了五个小片树林,叫“张家林”,专门埋葬张氏后裔。另外,在孔林里历代衍圣公都要给张妈妈立“报恩碑”,每逢祭孔仁玉时,都要张家嫡孙二人来陪祭,有时还委托张家代替衍圣公去孔林扫墓。
(责任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