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江西稀有姓氏及姓氏文化

2009-04-28 18:0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黄浦江
针对全国来说,江西很少有稀有姓氏。姓氏研究专家认为,原因在于江西很少有自己本地产生的姓氏,多由北方转来,而在古代,一般来说,大姓才有可能形成规模,并向外发展。

针对全国来说,江西很少有稀有姓氏。姓氏研究专家认为,原因在于江西很少有自己本地产生的姓氏,多由北方转来,而在古代,一般来说,大姓才有可能形成规模,并向外发展。另一个原因是,江西的姓氏历史形成时期较短,少数民族也不多,因此稀有姓氏很少。

但数量很少的姓氏也不是没有,研究者查阅资料发现,揭姓、操姓、哀(衷)姓、蓝姓等均有分布。

哀姓,风俗通曰:“哀姓,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汉朝有种梨能手哀仲,所种之梨实大而味美,人称“哀家梨”。王莽时有哀章,为其幸臣。宋朝有进士哀长吉。唐朝礼部尚书哀愉因避讳皇上赐姓“衷”,现在衷氏族谱视衷(哀)愉为衷姓始祖。明朝江西举人哀世用上书嘉靖皇帝“哀”氏姓哀还是姓衷?嘉靖下旨“哀”姓改“衷”。自此“哀”氏后人多改姓“衷”。现江西万安县潞田镇衷氏宗祠牌匾“衷”字“哀”体笔画为黑色,唯中间一竖笔画为红色,以示对先人的尊重和缅怀。

操姓人相传为曹操后裔。据操氏族谱谱序记载,曹魏末年,魏帝曹奂年幼,朝政为司马氏把持。公元266年,司马炎废魏帝,建立晋政权后,更加疯狂地杀害曹魏皇族。曹操谪孙曹休举家逃往鄱阳郡新义(今江西省鄱阳县),为避免被司马氏政权斩尽杀绝,遂以曹操之名为姓,改曹姓操,延续至今。

“姓”、“氏”原本不同义

如今常常说姓氏,其实姓、氏原本不同义。江西省姓氏文化研究专家黄时璋说,从姓氏的本意来看,二者的初义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上古,姓和氏是两个意思。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我国最古“从女而成”的原姓很多,如姬、妫、姒、姜、嬴等,这些氏族都是母系血缘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姓也就转变为以父系血缘关系来计算了。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在古代同一姓族的人,由于人口繁衍,迁居到各地,加上身份职业的变化,同一祖先的后代子孙,便逐渐分成一些支派,每支又用一个特殊的号来做标志,这就是氏。姓是氏族的标记,氏是家族的标记,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氏曾经为贵族所独有。在古代有一条规定,氏同姓不同,男女双方可通婚姻,但姓同氏不同,则不能结姻缘。到了秦汉年间,姓与氏才合二为一,集体成为代称。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炯尧说,对于华人来说,无论身在何方,许多人的心中始终具有一种寻根意识。正是这种寻根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凝聚力。

那么,哪些姓氏是江西的大姓呢?根据公安部最新统计数字,江西十大姓为“刘李陈张黄王吴周胡徐”。根据统计结果,排在前面的五大姓占了江西省人口总数的1/4左右。

江西是全国姓氏迁徙的中转站

“在姓氏迁徙的历史过程中,基本上经历了从北自中,从中自南的这么一个过程。”黄时璋告诉记者。江西应该说是全国姓氏迁徙的中转站。中国的姓氏大多发源于河南、陕西两省,然后逐渐向湖北发展,再由湖北经江西传至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比如说黄姓,便是从河南潢川发源,之后经湖北江夏传至江西,再从江西回迁湖广等地。

王炯尧是江西省内姓氏文化研究的权威,他认为,江西之所以成为一个姓氏迁移的中转站,与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大迁徙是相吻合的,即西晋的“永嘉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以及两宋之间的“靖康之难”,在中华民族的人口大迁徙中,北方的黄姓、王姓等等大姓纷纷进入江西,并在江西这块热土生根发芽。考察江西的姓氏历史还可以发现,每次改朝换代都会让旧王朝的王室贵族遭受迫害,造成皇族大姓逐渐变成普通老百姓的姓氏,如李姓、陈姓均为入赣避难迁至。

江西的姓氏迁徙中转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江西在古代是战乱相对较少,政治比较稳定的,所以“义门陈”和“华林胡”能够在江西累计十数代数百年不分家,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比较罕见的。

王炯尧教授说,南昌也曾被设为国都,1100多年前,南唐皇帝李璟曾迁南昌并设为都,可迁都不久李璟便病死了,后主李煜将都城回迁南京,南昌建都历史还不到一年。都城虽然废了,可李姓却留下了不少,这也成为江西李姓众多的一个原因。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