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浙江】兰溪梅溪于氏宗谱六卷 民国间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长陵乡
116 【湖北新洲】于是宗谱六卷 (民国)于万国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 湖北新洲桃源乡熊店村
117 【贵州】于氏家谱不分卷 (清)于德懋编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成都锓板刊本 日本 美国 民国四年(1915)贵阳重印清光绪刊本 北图、辽宁图、美国 民国八年(1919)天津新华印刷局铅印本 北图 人民大学 河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该族散居贵阳市、贵筑县等。版心作《族谱》,书名业作《河内郡谱牒》。
118 于氏宗谱五卷 (清)于准纂修 清康熙间家刻本 北图
119 于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 (民国)于德甫 于树 等修 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120 【于氏宗谱一卷】 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
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自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于氏,大概为于氏始祖邘叔的直系后裔。
东海郡:秦始置郡,治所在炎(今山东省炎城北)。西汉时相当今山东省费县、临沂、江苏省赣榆以南,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邳县以东和江苏省宿迁、灌南以北地区。此支于氏,应为春秋战国时于泰之后及北魏鲜卑族复姓万忸于氏改汉字单姓于氏的后裔。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涉西南),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包括汲县)以西地区。此支于氏,亦为邘叔的直系后裔。
2、堂号
忠肃堂:明朝忠臣于谦,任兵部尚书。瓦剌犯大同,英宗被俘。徐珵力主迁都,于谦为了振兴国家,坚决反对。为了避免瓦剌以英宗要挟中原,于谦就拥景帝即位,打败了瓦剌。不料英宗回来后,听信谗言杀了于谦。多年后方平反昭雪,谥“忠肃”。
此外,于姓的主要堂号还以:“东海堂”、“为叙堂”、“福谦堂”、“佑启堂”等为堂号。
宗族特征
1、姓族人多志士能臣。如写“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以诗言志,诗如其人。
2、历史上于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3、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清光绪二十六年于炳坤修《于氏族谱》,江苏江都于姓一支字行为:“谦恭孝友,仲福正常。”
五、历史名人
于 公: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
于 吉:一作干吉,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县)人,东汉时方士
于 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
于 濆:唐代晚期诗人
于 谦:字廷益(1398-1457),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
于 准:清代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官于成龙的孙子,官至江苏、贵州巡抚。辑有《于清端公政书》等,于成龙的许多事迹都是他给整理的。
于定国:字曼倩,系于公之子,西汉东海郯县人,汉初丞相,少学法于父,后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
于志宁:唐代官吏。字仲谧(558-665),京兆高陵(今属陕西省)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开元初举进士,累官至积贤殿学士。
于慎行: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隆庆进士。
于成龙:字北溟(1617-1684),号于山,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代廉吏,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兴修学校,康熙赞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两江总督。
于敏中:字叔子(1714-1779),号耐圃,清江苏金坛人,于汉翔孙,清雍正癸卯年(1723年)状元于振之弟。
于式枚:清末官员,民初遗老。字晦若(1853-1916)。贺县(今贺州)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土,授兵部主事。充李鸿章幕僚多年,奏牍多出其手。1896年参加康有为倡设的保国会。
于学忠:国民党爱国将领。
六、现代名人
于丹
于 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视协高校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视协理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研究处客座研究员、中国新闻研究会、中广学会主持人研究会、中广学会法制节目委员会常务评委、澳大利亚新闻集团首席顾问。
于魁智:现任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十六大代表。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责任编辑:笑傲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