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氏起源
中国的孟氏,发源于春秋的鲁国公族。鲁国的开国君主是周公旦的长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应该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孙。
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鲁桓公的庶子庆父。庆父是个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所生之子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庄公死后,其小弟季友按照庄公的意愿立庄公之子开,就是缗公。后来,庆父又派人杀死缗公,欲自立。因此,鲁国人非常恨他,都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非常害怕,逃到莒国。季友用贿赂求莒送归庆父,庆父在归国途中自杀。这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庆父欺君,其子孙改姓,都发生在鲁国,鲁国建都于曲阜(今属山东),所以这支孟姓出自山东。
另外,春秋时期的卫国,也曾出现过一支孟氏。卫国,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约在今天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卫灵公之兄孟絷,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孟,这样推溯起来,其始祖同样是周文王。换句话说,这两支孟氏分别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两地;鲁国孟氏的始祖是周公,河南卫国孟氏的始祖是康叔,而周公与康叔是周文王之子,所以,天下的孟姓人士统统是一家。
二、孟姓分布
孟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源地山东、河南及其近邻的河北发展和繁衍。从东汉开始,孟氏出现于其他地区,如东汉孟光为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附近)人,孟他为扶风人,孟尝为上虞(今属浙江)人;三国时的孟宗为江夏(治今湖北鄂城)人,孟获为建宁(治今云南曲靖)人;北凉有孟氏,为武威(今属甘肃)人;唐代孟浩然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孟郊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利贞为华阴(今属陕西)人,孟涫为郴州(今湖南郴县)人;五代后晋孟宾于为连州(今四川筠连县)人,后周孟贯为建安(今属福建)人。从以上可见,隋唐以前孟氏在中国的分布已经相当广泛了。
五代以后,由于官职调迁等原因,孟氏的居处又新增了许多地方。例如,宋朝的孟宗政为绛州(今山西新绛)人,孟浩为宜春(今属江西)人,孟程为丰城(今属江西)人,孟元、孟彦卿均为洛州(今河北永平)人,孟显为安华北池(今属甘肃)人,孟攀鳞为云内(今山西怀仁)人;明朝的孟充为高安(今属江西)人,孟兆祥为泽州(今山西晋城)人,孟忠为江苏昆山人,孟淑卿为江苏吴县人,孟善为广东海丰人,孟俊为陕西咸宁人,孟羊浩为湖广咸宁人;清朝的孟永光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孟超然为福建闽县人。
三、家谱
4944【河北保定】孟公晓墀百年经过史 (民国)孟继元编 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一册 中央民院
4945【山西蒲县】孟氏家乘七卷
清)孟元芳 孟时芳等重修 孟述唐补 清顺治八年(1651)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4946【辽宁新宁】孟子世家流抚民支谱三卷 (清)孟传志 孟广德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辽宁新宾县)夹河乡支家村
4947【辽宁本溪盂氏】凌云族谱一卷 (清)盂广禄纂 清光绪间钞本 辽宁本溪南甸子镇北甸村
4948【辽宁本溪】盂氏先远三代宗亲谱册一卷孟广
玺纂 复印本 辽宁本溪碱厂镇城厂西街
4949【辽宁辽阳】盂子世家流寓辽阳支谱三卷 (清)盂繁章纂 清光绪初年木刻本 辽宁本溪南芬区
4950【吉林临江】孟氏世系表一幅 清嘉庆六年(1801)写本 辽宁灯塔县西马峰乡井泉村
4951【黑龙江绥化】孟子世家流寓支谱三卷 (清)孟昭铨纂 清光绪三十年(1904)木刻本 黑龙江绥化市档
4952【江苏镇江】润州朱方盂家湾孟氏重修族谱八卷 (清)孟正仪 孟德禄等续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孟氏宗谱》。
4953【江苏常州】毘陵孟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盂蔚君 盂九皋等四修 清道光三十年(1850)原学堂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4954【江苏常州】毘陵孟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附一卷 (清)盂道鸣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4)原学堂木活字本 人民大学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首、卷1- 4、12、卷末)日本 美国
4955【江苏常州】毘陵盂氏续修宗谱二十一卷 清木活字本 江苏常前市图(存卷1-3、8、19-21) 注:其中记事至清光绪九年。
4956【江苏常州】毘陵孟氏六修宗谱十六卷 (民国)孟宪超编 民国十七年
(1928)愿学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4、6、7、10、 11、13、14) 日本 美国
4957【山东章邱】孟氏流寓章邱旧军镇宗谱 盂廷状纂 钞本 九册 河北大学 注:记事至清宣统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