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中国的“姓”产生的年代

2009-07-08 15:4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中华“姓”与“氏”,自秦始皇起,二者合一,“姓”即“姓氏”了。

每个人都有一个姓,中国有《百家姓》之说,其实,中华姓氏有两万多个。中华姓氏史,反映了中华民族史。

中国的“姓”产生在什么时候?

中国的“姓”产生在中国远古社会。那是一个长时期的母系社会,是中华民族的老祖母创造了“姓”。那时候,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经历了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部族历史发展时期,因此说,“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在甲骨文与诅楚文中,“姓”的古体字由“女”“生”两字或者“自”“生”两字组成。这说明“姓”自母性所出,或者说是“姓源于同一血缘”。

是哪一位古帝王创造了中华姓氏?

据考古发掘与文字记载,中国人的老祖先是淮南八公山人,远古社会遥遥300多万年。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是三皇五帝。在六千多年前,太昊伏羲发明了网,“执伏牺牲”,豢养六畜,结束了千古狩猎社会,创造了中国远古畜牧社会,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女子逊位于男子,在父系社会产生了“氏”。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始“正姓氏”。

“正姓氏”语出宋代罗泌《路史后纪•太昊纪上》:太昊伏羲“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万民之俪,俪皮荐之,以严其礼,示何姓之难拼,人情之不渎。”

伏羲制嫁娶,结束了群婚、乱婚,开始了人类的对偶婚,结束了人类的野蛮与蒙昧,使人类走向了文明。制嫁娶是人类的一个重大文明,关系人类的生生不息,其中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别血缘”,近亲不得为婚。“制嫁娶”是“正姓氏”的基础,“正姓氏”又是“制嫁娶”的前提。“别血缘”是“制嫁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正姓氏”一个关键所在。“正姓氏”中体现了制嫁娶的“别血缘”,是人类文明“制嫁娶”的续篇。

伏羲“正姓氏”的实质是什么?

《易经•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一句话,把天道说明白了。“生生不息”是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核心问题。

伏羲“正姓氏”,可以分为“正姓”与“正氏”来说明。

“正姓”是正天道,正天性,正宇宙规律,正人类的生生不息。天生人,人源自天。孔子在《中庸》中曾经这样说道:“天命之谓性。”孔子说的是人性是有天赋予的,即是人性是先天固有的。在《郭店楚简》中有这样一句话,“性自命出,命由天降。”这个“性”是什么?就是孔子所说的“天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宇宙大道。孔夫子认识了、揭示了这个大根大本。这个大根大本是人类的首要问题。这个人类的首要问题就是“人类性崇拜”。没有性,连人都没有。“姓氏”的“姓”,其实是“人性”的“性”。在天成象,形而上者谓之性,性是规律与根本。同时也是人类所共有的、普遍的、自觉遵照的规范。后人创汉字,所以“性”是“心”与“生”二字的合体。“姓氏”的“姓”,是“女”与“生”的合体。因此,“姓”本身不仅反映了宇宙的生生不息大道,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的性崇拜。

“正氏”是正地。“氏”的理解是“居地”,在伏羲时代是由原始狩猎时代进入了原始畜牧时代,已是父系社会了,可以理解为“男居地”部落村,也示男。对于这个居地的理解,应当同鸟儿繁殖的窝,走兽繁殖的洞,爬行动物繁殖的穴。“氏”是顺从天道生生不息的处所。因此,“氏”的实质也同样是顺从天道生生不息,是生殖崇拜,同时标志着是父系社会的生殖崇拜。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