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姓最早繁衍于古黎国之地,即今山西省黎城县一带。早在战国时,黎氏就有向外迁徙的。据《黎氏族谱》所载,战国时“黎氏之族或因官而处,或避难而居,于是西入梁(今属陕西)、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属山东、江苏),南迁交、广(今属广西、广东及越南北部一带),北徙燕、冀(今属河北)”。到汉朝时,黎姓还有迁居江西、湖南的。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黎姓家族再次南迁,并在以后的时间里也主要繁衍迁徙于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迁居。宋、明以后,黎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但仍以南方分布最多。换言之,历史上,黎氏是我国较典型的一个南方姓氏。
桥头黎氏太祖黎秀甫(又名臣二),系明朝举人,于明朝洪武年间由怀集大岗华地村迁移到宁洞堡(今桥头镇)岩旺涌铎落户,承继黄念婆家业,当时黎族只有秀甫公及妻儿三人。
后来,由于山贼危害无法在涌铎生活,于明朝永乐年间分居到桥头新宁翰室村、高良村,岩旺金边村,封开金装镇等地;当时迁往各地的人口均只有十多人。经过600多年的世事变迁、开枝发叶,现桥头黎氏人口约有1300人,其中翰室村约500多人,高良村约600多人,丰大丰田村约100多人。
桥头黎氏自十五公秀甫公乡试中举人后人才辈出,其中赞熙公为广西贺州吏员,元佳公,又名(雨+弼,上下结构)(雨+雍,上下结构)系村中富豪,有“富甲黎何水”之称;天纵、天维、天绅、天经四兄弟均系贡生,明谦公考取贡生,为怀集县议员、宁洞两堡局长。
(责任编辑:堇苓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