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万姓祖先堂 > 百家姓 >

【杜】出自祁姓,以邑为氏(3)

2009-09-11 09:5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杜邺之子杜林,字沉静,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又跟随表叔张竦读书,博通经史。王莽建立新朝后,他任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兴平)郡吏。更始年间农民

杜邺之子杜林,字沉静,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又跟随表叔张竦读书,博通经史。王莽建立新朝后,他任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兴平)郡吏。更始年间农民军攻克长安杀王莽后,杜林和弟杜成避难于河西(治所在今甘肃武威),茂陵的杜姓人有的便移居于此。汉光武帝时期(公元25—57年),杜林劝割据河西的同郡人隗嚣归顺东汉,不听。后来,杜林以送弟杜成灵柩回故乡为由,辞别隗嚣东返。安葬弟弟于茂陵后,他赴洛阳朝拜陛下,汉光武帝召见后,称赞不做隗嚣封官的杜林,赏赐御衣、车马,任命为光禄卿。皇太子刘强在生母郭皇后(名圣通)被废后,主动让位于封立的阴皇后(名丽华)长子刘庄,得到父皇光武帝欢心,被封为东海王(王城在今山东郯城县北),拜杜林为王之师。他教导和辅佐东海王治国有功,被召回洛阳任少府卿。建武二十二年(46年),汉光武帝又拜杜林为大司空,成为“三公”之一的高官。次年,杜林病重,汉光武帝亲幸其府探望,并赐宝器予以隆重安葬。其子杜乔,官至丹水长(今陕西商县)。

(2)南阳衍邑杜周迁居茂陵

《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上》说:杜赫的儿子较多,有一子叫杜秉,任秦朝上党郡(今山西长治市)太守。昭襄王时封于南阳衍邑的杜赫后裔,在秦朝末年的有杜得臣、杜秉。杜得臣随沛公刘邦起兵反秦,征战有功,被任为中郎将。汉高祖定都长安(今西安市未央区)后,封杜得臣为棘阳侯,家居南阳(今属河南省),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病逝,子孙失载。杜秉有子杜札,汉文帝至汉景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任南阳太守。杜札有子杜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前87年),以“豪族”被迁于茂陵(今陕西兴平市北)。

《汉书·杜周传》记载:“杜周,南阳杜衍人也。”他自幼生长在太守家,受到父亲杜札的良好教育,知书达礼,尤其熟悉刑律和法令。父亲去世后,执法严厉的义纵任南阳郡太守,聘杜周为府吏,颇有才干,得到义纵赏识。之后,义纵向廷尉张汤推荐杜周之才,被召人长安任廷尉府吏,其家也由杜衍迁居茂陵(今陕西兴平市)。

边疆的少数民族首领反叛,攻城掠地,抢夺财产和人口,汉武帝大怒,斥边将和官府镇压不力。廷尉张汤派杜周出使边疆,查办此事。他赴任后,以法严惩不全力镇压叛乱的官吏和军将,斩首示众,将吏惧而死战,击败少数民族首领,维护了边境的安全,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汉武帝的表彰,升任御史中丞。张汤去世后,汉武帝拜杜周为廷尉,深得信任。他执法严酷,网罗罪名,兴大狱,将二千石俸禄以上的官员相继处死百余人,郡国狱中的犯人多达十余万,引起朝野愤怒,时人称其为“酷吏”。汉武帝为平民愤,不得不表面上治罪于杜周,罢免其廷尉职。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