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名人 >

罗竹风:辞书编纂的大家

2009-10-12 13:59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罗竹风(1911~1996),语言学家、宗教学家。辞书编纂是罗竹风后半生为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主要工作。

罗竹风(1911~1996)1911年11月出生,山东省平度市蟠桃镇七里河子村人。中共党员,语言学家、宗教学家。

在家乡小学毕业后,考入平度城里的知务中学,在此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1929年去北平,先入大同中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北京大学爱国学生抗日救亡活动,组织读书会和讨论会,宣传抗日爱国思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响应中共中央北方局“脱下长衫,参加游击队”的号召,投笔从戎,回原籍平度七里河子村,与乔天华一起,组织起平度最早的抗日武装。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20世纪30年代起,罗竹风积极投身于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新文字运动,从事大众语研究。曾在北京大学民众夜校讲授新文字课,宣传推广新文字。抗日战争期间,在山东胶东地区22个县主持推行新文字。建国后,长期担任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机构领导职务。1986年任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会长。1987年,出任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领导开展了文字改革、简化字、汉语拼音、普通话等工作的立法、宣传、推广、应用,有力地加强了全社会的用语规范。研究语言文字的主要著述:《猛烈开展新文字运动》、《汉字和新文字》、《从新文字的理论到实际》、《新文字的学用和难易》、《论文学中的语言问题》、《文字改革的任务应当提到一个更高的战略角度来考虑》、《坚持推普和汉语拼音的正确方向》、《谈文风》、《我的语言观》、《语文漫谈》等。

辞书编纂是罗竹风后半生为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主要工作。自1958年负责《辞海》修订编纂工作起,历任《辞海》常务副主编、《汉语大词典》主编、《中国人名大词典》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主编等。为保证《辞海》修订编纂工作质量,组织《辞海》编辑所先后制订了《修订〈辞海〉计划》和《辞海〈凡例〉》,并多次主持召开编委会统一指导思想、修订原则、编纂体例,适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1961年,出版了内部发行的《辞海(试行本)》(共十六分册);1963年,完成了《辞海(试排本)》(共六十分册)编纂工作;经数次集中修改,又于1965年出版了《辞海(未定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辞海(未定稿)》遭批判,罗竹风也因此受牵连。1978年,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恢复与充实辞海编委会,编纂新版《辞海》向建国三十周年献礼。

《辞海》修订编纂工作开展20年来,主编几易其人,但罗竹风作为具体主持编纂工作的副主编迄无变化 。在《辞海》修订编纂工作中,他运筹帷幄,把握全局,坚持坐镇一线,亲历亲为,及时解决编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为《辞海》(1979年版)撰写“前言”。按国际上大型辞书每隔十年左右修订一次的惯例,《辞海》需编纂出版1989年版本。罗竹风在组织、领导该版本编纂工作时,提出继续清除“左”的影响、力求反映最新的科学文化技术成果、补缺纠错删滥等三项意见,对整个编纂工作实施了有力的指导。截至1997年6月,《辞海》三卷本、缩印本累计发行五百万部,成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大型辞书。1989年,《辞海》香港版在香港出版;1993年,《辞海》繁体字版在台湾出版。1996年1月,《辞海》编委会再次充实力量,决定对1989年版《辞海》进行全面修订。当时,身患癌症的罗竹风对此给予一如既往的关心。

主编《汉语大词典》,是罗竹风从事辞书编纂的又一项重要工作。1975年夏,国家出版局在广州制定了1975~1985年编写160种中外语文词典规划,《汉语大词典》是其中规模最大的项目。当时,刚刚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邓小平,与病重住院的周总理当即批示同意。同年9月,国家出版局在上海召开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和上海有关负责人会议,确定《汉语大词典》由华东五省一市协作编定,上海负责出版。嗣后,国家出版局代局长陈翰伯指名要罗竹风“挂帅”。从1979年8月出任《汉语大词典》主编,到1994年初《汉语大词典》(共十三卷)悉数出齐,十几年间,罗竹风为组织、领导《汉语大词典》编纂出版工作,殚精竭虑,辛勤筹划。《汉语大词典》被誉为“我国辞书史上的典范,堪称中国之最”,“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一部中文词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为世界权威的工具书之一。

罗竹风一生多磨难,多次受到迫害打击,身心遭受摧残,但始终对党的事业一片忠心,百折而不挠。1940年,罗竹风任平度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领导家乡人民打鬼子、保家乡,开辟革命根据地。正当干得很有成效时,厄运突然降临,他被保卫部门以托派嫌疑逮捕。当时,在行军队伍中时常看到有一些用黑布蒙面的神秘人物,在这些在押的“犯人”中,就有罗竹风。直到两年之后,党纠正了胶东锄奸扩大化的错误,罗竹风才离开死亡边缘。20世纪30年代初起罗竹风就开始撰写杂文,一生笔耕不辍。然而为了一篇题为《杂家》的杂文,使其近二十年倍受磨难。1962年,因为这篇千八百字的短文,遭到了姚文元的恶意攻击,1963年,在上海市思想工作会议上,柯庆施、张春桥变本加厉借整陈其五之机,对罗竹风进行了专场批判。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为罗竹风是上海出版系统头号“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但1978年彻底平反之后,他却从不对人提起这些往事,对曾打击、关押、攻击他的人,不计前嫌。复职后,对这些人从无两样,使许多人由衷赞叹他的宽大胸怀。

罗竹风为我国的宗教研究不懈奋斗了四十余个春秋,全面贯彻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51年春,任华东文委宗教事务处处长;1954年,华东大区机构撤销,改任上海市政府宗教事务处处长。在任期间,积极推进基督教走“三自爱国运动”道路,建立爱国宗教组织,组织整修了浙江杭州灵隐寺和上海玉佛寺等宗教活动场所,引导广大宗教徒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1979年,出席全国首次宗教学研究规划会议,在会上作《关于宗教研究的若干问题》的报告,并当选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出任全国宗教学科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1980年,担任中国第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兼宗教卷主编,并撰写“宗教”这一领头条目,参加了重点条目、敏感条目的研究和审稿,全面把握编写质量。1983年,担任《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主编。1987年,该书出版后,先后被译成英文和日文,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1990年、1992年,分别主编了《宗教通史简编》、《宗教经籍选编》。

在治学和著述方面,罗竹风一生“为别人做嫁衣”,直到晚年,才在出版界同仁催促下,出版了两本个人专著:1986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杂家和编辑》和1991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行云流水六十秋》。

(责任编辑:昭君公主)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