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灏(1889年–1971年1月27日),字咏霓,浙江鄞县(今属宁波)人。民国时期著名学者,是中国最早期的地质学家。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
翁文灏出生绅商家庭,1902年13岁时通过乡试中秀才。后来到上海读书,在法国天主教会所办学校学习外文,后到欧洲留学,1912年在比利时鲁凡大学(Louvain)获地质学博士。同年回到中国,在北洋政府农商部任事,1934年曾兼任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焦作工学院常务校董,1913年,翁文灏同丁文江等一同创办了北洋政府地质调查所,一面搞地质研究,一面招收中学毕业生入学培养地质人才。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地质研究和培养地质人才的机构。翁先生曾任该所所长,并在地质研究所任讲师、主任教授,中国首代地质工作者多出自其门下。翁文灏同时亦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授,曾为清华地质学系主任、兼任代理校长。翁文灏曾以名学者之身份在国民政府内任事,在抗战期间主管矿务资源与及生产。1948年更曾任担行政院长。不过在任期间推出金圆券,引起金融混乱和恶性通胀,声名大坏而下台。
作为中国地质科学的开创者,这个来自浙江的小个子经常手足并用,“爬过从没有路的路”。他在野外考察时,不是步行,就是骑毛驴。在人烟稀少的矿区考察,随身背的柳条包里还总带着凿子和矿石。翁文灏把“担斧入山,披荆斩棘”当成科学研究者的本分。他和同时代的一批先行者,将这一传统深深植入当时的中国科学界。
而就在约90年前,他曾参与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道奇观”。当时,很少有人知道地质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就曾因招不到学生而停办。翁文灏却于1913年奋而发起成立地质调查所,并将其办成“中国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机构”,成为中国现代科学的源头。中央研究院评出的第一批院士里,地学界的6位院士中,有4位出自这个调查所。
人们惊异地发现,“中国地质学如火山喷发般一下子冒出来”。而翁文灏领导的地质调查所,被称作在1949年以前的岁月里“中国人伟大的骄傲”。
翁文灏对中国地质学各方面研究皆有贡献。他曾任北洋政府矿产股长,国民政府农矿部地质调查所长,研究中国各种矿产分布。翁文灏首创多个中国第一: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第一个撰写中国矿产志、编成第一张全国地质图、主导发现及开采中国第一个油田:玉门油田。1920年甘肃发生8.5级地震,翁文灏亦是第一名考察研究的中国学者,事后出版中国地震区分布图,是中国首张地震区划图。中国第一个现代地震台是在翁的主事下,于1930年在北平西山建立。此外翁文灏对构造地质学、历史地质学都有研究贡献。北京周口店出土北京猿人,亦是由翁所主导的新生物研究所所发现。翁文灏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会会员之一,亦是中国地理学会第一至十届会长。翁无论在中国内外学术界皆享有声誉,英国伦敦地质学会授与其荣誉会员,美国、德国、加拿大各地大学及研究机构亦曾分别授与他荣誉学位或职位。
作为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科学家、国民政府经济行政及国营工矿业建设的主管官员,他既有关于西部开发问题的理论思考,也对西部开发中的具体问题,如西部土壤、矿藏等自然资源与人口、农业等因素是否适合现代工业开发,如何解决开发资金来源,西部在中国整个工业化过程中的地位,是先开发西部还是先建设东南,等等,都提出过具有真知灼见的方案。他是近代为数不多的曾对西部开发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了较系统全面的理论与政策阐释的人之一,而且其影响及于政府政策和社会实际。研究翁文灏关于西部开发的理论及其实践活动,即翁文灏对西部开发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其思想价值与意义;他在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以及这些政策执行结果,对于深化西部开发问题的历史认识,对于认识近代西部开发中的艰难与曲折不无裨益。
关于翁文灏的记忆已经越来越稀少。当人们意识到他的重要,试图再现他的风采时,除了他的一篇篇论文和种种科学成就,关于这个“人”的描述,很难见到。
能找到的描述,处处显示出这位科学家钟情山野。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老家宁波时,翁文灏往往孤身一人,身着长衫,徘徊在田间阡陌之中。
(责任编辑:昭君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