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国学入门 > 国学名人 >

黄秉维:中国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2009-10-28 10:57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黄秉维,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开拓并指导了我国自50年代以来的自然地理许多综合性研究,成就卓著。是我国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黄秉维(191302.01-200012.08)著名地理学家。广东惠阳淡水人。长期从事地貌和自然区划的研究,对自然地理学研究较深。1934年至1935年研究山东东部海岸地貌时,提出海岸曾经上升和下沉的证据,修正了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研究中国海岸性质提出的观点。1953年参加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团,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些比较深刻的见解。50年代后半期参与领导中国自然区划的工作,对我国区划研究起了推动作用。

黄秉维先生1913年出生于广东省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黄叔均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北京京螬大学堂法律系毕业时,正赶上外侮日滋,军阀混战,他这个法律专业的高材生只能失业,为了养家,黄叔均只好当抄写员,当教师,当搬运工,当勤杂工……即使这样的工作也常常朝不保夕。尽管生活艰辛,父亲还是把黄秉维送到了一家开明的私塾读书,老师除了给学生讲授四书五经之外,还按照西方的教学方式开设了数学、天文、地理、化学、历史知识等等课程,使黄秉维受到了较早的现代启蒙教育,比一般的孩子更早地懂事。

8岁那年,课堂上老师用低沉的声音吟念“皇皇华夏,将既于奴,戚戚江山,日变其色”,这时,年幼的黄秉维一下子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问老师,为什么中国总受外国人欺负?回到家里他又同样追问父亲。得到的回答是由于中国落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黄秉维在家十分孝顺,他深知母亲在拮据中操持家务,唯恐饔飧不继的心情,也想能为家里减轻一些生活压力。当时,他的父亲在外饱尝失业之苦,指望他能投考到邮局或海关。那个时期邮局或海关均由外国的掌握,录取后如无失职可工作直至退休。黄秉维即加倍努力,学习英文,而考取后他又感到这是投身于外国控制下的机关,遂决然舍去。当时知识界不少人提倡科学救国,黄秉维如获至宝,决心以此为安身立命之本,“乃昕夕街枚,痴足奔放”,以两年时间连跳五级,考入了中山大学预见科。

在中山大学预科学习的,黄秉维最想学的是化学,可适逢中山大学新建地理学系,成绩优秀者还可免收学费。在化学和地理学之间,黄秉维踌躇不已,后来父亲认为他身体荏弱,与其局促于化学实现工作,不如周览名山大川。而且当时的报刊上经常刊登许多外国科学家来华考察,他痛感为什么中国人自己不研究自己祖国的山河,于是,毅然地走向了地理系的大门,开始地理学研究。这一干,就是60多年。

在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黄秉维按照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注视国际研究动向和趋势,提倡学科间交叉和渗透,强调综合研究,积极引入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为经济建设,尤其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并身体力行。

黄秉维对中国自然区划的研究始于30年代末,40年代发表的“中国之植物区域”及“中国之气候区域”,在中国早期部门区划中具有开拓意义。1959年主编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则为中国最详尽而系统的全国自然区划专著,国内外迄今未见类似著作。中国自然环境异常复杂,在众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下,客观上存在着地带性规律难以辨识的困难。黄秉维这一专著揭露并肯定了地带性规律的普遍存在,这对于中国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研究是一个历史性的巨大突破。60年代和80年代,他对原有方案进行了简化和修订,更便于应用,强调将区域单元作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整体来认识,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此项研究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成果几十年来一直被农、林、水、牧、军事等部门广泛应用。

早在50年代后半期,黄秉维就提出综合研究地表物理过程、化学过程与生物过程的方向。这比发达国家在全球环境变化中开展类似的研究约早20多年。其后又提出应当围绕土壤—植物—大气系统及其相互关系试验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农田自然生产潜力”的理论和方法。黄秉维为中国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影响了中国自然地理学界的几代学者。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