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5日上映的电影《梅兰芳》,成为首部在银幕上表现京剧泰斗梅兰芳一生的非纪录类影片。梅兰芳先生色彩斑斓的人生轨迹、“梅派”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这所有的一切都在镜头中与20世纪中华民族的命运、京剧表演艺术的起起落落交织融合在一起。影片中梅兰芳走上纽约百老汇舞台演出成功的剧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中国人,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梅兰芳在一九三零年的冬天在纽约打开唱腔,将中国的京剧文化带进了异国他乡。他以一个东方女性的身份美丽而忧愁地起舞,用对西方人而言恍如天音的歌喉,轻啼缓唱,她的妩媚和刚勇,悲伤和快乐,集合地成了一个美学,使得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
1930年的纽约,迎接梅兰芳的是波及全美的经济大萧条,以及在演出还未开始时《纽约时报》对梅兰芳将要进行的首演所作的近乎嘲弄的评论。首演当晚,大雪飘舞,焦虑的神情写在剧中人物邱如白的脸上,害怕失败,因为这一次失败不起,这是在别人的家里,输的话就把中国人的脸都丢尽了!当看到一位女性观众起身离开位置走出剧场的时候,邱如白急疯了,追了出去,站在白雪皑皑的路边,期待着有人能够再次光临。当他迈着失意的脚步回到剧场里的时候,面对的竟是全体观众起身报以热烈的掌声给梅兰芳。他们成功了,在异国他乡受到了尊敬!观众开始对梅兰芳报以好评、褒扬,梅兰芳谢幕四次,他们还是以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中国的京剧文化就这样走进了他们心里。
梅兰芳在台上的表现,让无数的观众折服。沉浸在他带来的京剧文化当中,体验着前所未有的美妙享受。这就是中国京剧文化的魅力,一种走出国门让无数外国观众着迷的中国文化,一种让国人自豪的中国文化……
(编辑:只见晴天 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