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牡丹”在海外盛开看那“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2009-03-21 02:58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牡丹亭》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史诗般的中国戏曲。

《牡丹亭》是我国古代继关汉卿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史诗般的中国戏曲。以昆曲为表演形式的《牡丹亭》,称得上是昆曲艺术的精髓所在。

使这种复杂又程式化、苛刻古老又面临消亡的艺术形式重新焕发魅力,并将这非凡脱俗的艺术——至少是其精华——第一次带到美国西海岸时,相信没有什么事情能与其相提并论。2006年09月,《牡丹亭》降临在南加州州立大学尔湾分校巴克利剧场,剧组人员将全剧分为3个片断,每个片断为3小时,并称其为“青春版”。中国江苏苏州昆曲戏剧团负责此次巡回演出,他们将为美国人带去毫无渲染、忠实于原著又兼具娱乐性的昆曲传统剧目,让人在为悲剧情景感伤的同时又领略到了欢天喜地的场景。此后,他们又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演出,接着赶赴圣巴巴拉。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西方人才从汉学家西里尔·白之的《汤显祖文集译本》1980年版中获知了爱情剧《牡丹亭》。有时,剧中的两折戏会偶尔出现在中国戏曲巡回演出中,但也仅限于此。而且在中国本土情况也不容乐观,《牡丹亭》全剧演出在19世纪时盛行一时,但之后却日渐呈衰弱之势。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在这原本脆弱的艺术棺材上钉了最后一枚钉子,而原因却多少带着时代的讽刺——《牡丹亭》虽有高雅的诗意演唱和优雅的舞台动作,表现了今生来世的情感,却对集体农业劳动只字未提。

但是昆曲及其最出名的剧目依然顽强地幸存至今。1999年,林肯中心音乐节上演了完整版的《牡丹亭》,由奇才陈士铮和几百个中国艺术工匠通力合作,一些灵感迸发的中国戏曲艺人和技艺高超的传统音乐人齐聚西方国土,展现了上乘的昆曲剧目。2005年,彼得·席勒以《牡丹亭》为原本,创作了一出令人心醉的现代戏,并得以在维也纳艺术节中上演,席勒将传统昆曲大师和现代歌剧演唱者融在了一个舞台上,这个中西合璧的戏剧由谭盾作曲。此剧上演受到了纽约观众的热烈好评。

因为这出戏剧,西方人似乎一夜之间被中国古典文化深深迷住了,纽约人开始称呼明朝为“Ring”。显赫的林肯中心音乐节见证了一生只一回的经历,《牡丹亭》从此走向海外。

(编辑:只见晴天  猪猪)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