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海外看中国:长城、功夫、中餐知名度最高

2009-04-01 10:45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杨雪梅
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是“神秘”、“古老”、“东方古国”,这些认知主要来源于本国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以及一些书籍或当地人的道听途说。

古老悠远的中国,开放现代的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国,飞速发展的中国……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祖国,肯定是多姿多彩的,但在其他国家的人们眼中,这个地域辽阔的东方古国,究竟是什么模样?提及中国,会有哪些“符号”最先跳入他们的脑海?对中国,他们有着哪些了解,又有哪些认识上的偏差、甚至误解?北京奥运会之后,在五大洲四大洋的友人眼中,“中国印象”有没有变化

所有这些,其实都涉及一个如何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大话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和您一起探讨,如何将一个真实的、日新月异的现代中国,更好地推介到世界面前。

“友好的”、“有吸引力的”、“伟大的”……这些正面的、积极的字眼成为外国人认为“最适合描述中国的词汇”。“世界眼中的中国”大型调查报告近日在北京发布,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对于中国的印象。

调查由数字一百公司承担完成,采用拦截访问与网上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调查对象为奥运会期间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涉及欧洲、北美、亚非拉等20多个国家,既有游客,也有一部分外国的媒体从业者,覆盖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群。问卷内容包括在中国的感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对中国经济的印象等等。

一、从“神秘古老”到“现代开放”

 北京奥运会改变“中国印象”

调查显示,来到中国前,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是“神秘”、“古老”、“东方古国”,这些认知主要来源于本国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以及一些书籍或当地人的道听途说,其中受到媒体报道的影响相当大。奥运会期间,大部分外国人亲眼见到中国尤其是北京的现状后,印象发生了360度的大转弯。

眼见为实。很多外国人以为中国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当他们来到中国后,感受最深的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通过耳闻目睹中国百姓的衣食住行,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安居乐业、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了最直接的印象。

现代化的奥运场馆和成功的赛会组织让外国人体会到中国的巨大进步。调查显示,很多国外媒体,包括一些对中国抱有敌意的媒体,在报道时都用了辉煌、美好等正面的词汇。在很多外国人眼里,北京奥运会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展现中国的舞台。

北京奥运会还成为一面折射国民素质的镜子。很多外国人对奥运会志愿者的服务打了高分。北京市民的素质、东道主的友善和热情,也让很多外国友人感到“超乎想象”,甚至有点“受宠若惊”。他们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不仅来自于硬件,还来自于软件,来自人性化的体验。

二、仅6%的外国受访者知晓“四大发明”

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仍有偏差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尽管精彩的奥运开幕式为展现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但调查显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较浅层面。他们对我们的了解,远没有像我们对美国或欧洲的了解那样清晰。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