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人街,人们想到的往往是狭窄的街道,拥挤的小店铺。尽管人们喜欢那里美味的中餐和廉价的商品,便利的生活,但脏、乱、杂的印象让人总觉得唐人街难登大雅之堂。有人认为如今唐人街与迅猛发展的中国形象相去甚远,与海外华人进入居住国主流社会的潮流也很不合拍。世界各国的唐人街现在到底什么样?是不是随着中国发展的脚步日益改变着形象?
欧洲唐人街最初形成于19世纪初。目前,在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匈牙利等国,有近20多个唐人街区。在法国13区经营餐馆30多年的陈先生说:“如今,唐人街已与以前有很大变化。”唐人街已经向四面八方扩展,区域越来越大,唐人街几乎成了欧洲重要城市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唐人街也从最初的单纯的居住区,发展到繁华的旅游区和商业中心。
在巴黎13区时,犹如置身国内的城市,一块块汉字标牌,各种风味的中餐厅,以及出售中国传统工艺品的商店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过往行人中,听到的是熟悉的乡音,看见的是熟悉的容貌。
13区是由原先的几条街逐步向周边扩大,形成商贸、居住和文化气息合一的华人聚集地的。如今这里已经非当年可比,店面装潢华丽,在少有高楼的巴黎,这里的高楼里住着经济实力很强的华人,不少人出入是宝马奔驰代步。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有大批华人来法,他们多数聚集在市容相对较差和治安较乱的19区,与阿拉伯人和非洲移民混住。最近几年,华人的“势力范围”还在逐渐扩大,除了13区、19区外,在3区和11区,华人商铺也随处可见。这四个区域大约占了巴黎市区近1/5的面积。
目前,欧洲各地还掀起一股建设“新唐人街”的潮流,德国科隆的“新中国城”,有50座公寓,一条亚洲特色餐馆街,一个中医健康中心,一个中国文化中心,里面还有商贸中心、中国信息处,还有众多德国及其他企业和个人的“加盟”。
唐人街的人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是越来越多在唐人街出生、长大的华侨华人走出唐人街,融入当地社会;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新移民入主唐人街。他们中不乏专业人士,从事律师、医生、设计师等工作,很多人都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经营业务的变化上,除了传统的餐饮等行业,各地唐人街的华人也开始经营旅店、开展进出口业务、保险、会计师事务所、专卖店、免税店等各项业务,甚至涉足高科技等尖端领域。13区的老一辈旅法华人的后代目前逐步开始进军法国的房地产、娱乐业和股票市场。
近年来,国内企业外派员工进驻欧洲各国,首先考虑的就是唐人街。此外,新唐人街还引来众多“老外”的入住。德国一家公司的中国咨询公司经理艾安斯博士就直言不讳地说,在唐人街开展业务,使他们更快进入角色,更容易博得客户好感。
(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