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写作随笔的最根本的动机,也是为了拯救日本、亚洲乃至世界的明天。而用最优美的文体和深刻思考写出这样的随笔、世界文学中永远不可能被忘却的巨匠是鲁迅先生。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挨近一点点。
这是我文学和人生的最大愿望。”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199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对鲁迅先生文学成就的评价颇高,达到敬仰的地步,其实,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在世界文学中影响巨大,虽然他离我们远去已有六十五个年头的文学巨匠,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没有被人们忘却:他的著作正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传播,他的影响力正在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辐射。
“他的创作具有世界意义,不属于一个民族而属于所有的民族。”在二十八日结束的“鲁迅的世界与世界的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冯铁说, “鲁迅和德国的歌德一样,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都是人类解放道路的执着探索者。”
正因为如此,鲁迅得到了世界的认同。这么多年来,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思想精髓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早在一九0九年,一位日本人就在日本发表了一篇关于周氏兄弟的短文。从那时开始算起,人们对鲁迅的研究已经持续了近一百年。
在中国,鲁迅学研究已成为与“红学”齐名的专业学术研究领域。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研究馆员陈漱渝介绍说,目前,中国对于鲁迅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一个非常微观和深入领域。各家学者除了从传统的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外,更从文化学、心理学、艺术学、语言学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挖掘。
日本、俄国、朝鲜、越南、德国、韩国,均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专家和学者。在日本,鲁迅研究不仅成为日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主轴存在,也成为国际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约有几十个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的社团和研究会,鲁迅的生辰纪念日,每每成为学术界纪念鲁迅的盛大文学庆典。在韩国,很多硕士生、博士生把研究鲁迅的文章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
美国人史沫特莱在《论鲁迅》一文中认为:“在所有中国的作家中,他恐怕是最和中国历史、文学和文化错综复杂地联络在一起的人了。”外国学者通常是通过鲁迅来了解和分析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 “不懂得鲁迅,就不懂得中国。”日本影响最大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会之一——“野草”的创办者、日本第二代鲁迅研究专家北冈正子教授说。二十五年前,她亲手创办了这个以鲁迅先生的作品集《野草》命名的文学社团。直到今天,研究会仍然保持着每周活动一次的习惯,专业学术刊物《野草》大约每期都会有两百人传阅。
人们研究鲁迅,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作品在世界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更是因为他的作品和他本身的思想所透露出来的恒久不衰的时代意义。当代鲁迅研究专家、日本樱美林大学教授丸山(曰下加升)说:“鲁迅先生自本国、本民族之‘传统’的彻底的批判,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对于鲁迅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界,更来自于民间,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普通民众。两鬓开始斑白的岸阳子此次是以一位“业余的鲁迅研究爱好者和读者”的身份参加绍兴的国际研讨会的。“在我读书的时候,老师把鲁迅作为一位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和深刻的思想家介绍给我们,使我从此迷上了他和他的作品。”这位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部的教授说,“至今,我仍然觉得他是中国最有魅力的作家。我经常在写作时引用到他的文章。”
从一九二一年《阿Q正传》被首次翻译成日文开始,鲁迅的作品相继被翻译成英、俄、德、韩等多种文字。至今,鲁迅的文学作品已经被翻译到了三十多个国家、五十多个民族。一九八三年,日本还翻译出版了整套的《鲁迅全集》。在日本,《故乡》和《藤野先生》被列入中学的必修教材,鲁迅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俄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家,鲁迅还被看成是与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齐名的伟大作家。
丸山(曰下加升)说:“鲁迅的作品和精神超越于一般的意识形态之上,是全球意义上的,对鲁迅的研究使不同国度的人们走到了一起。”
(责任编辑:猪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