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卢雪是我国著名剪纸艺术家,她的作品享誉国内外,她是第一位向安徒生博物馆捐赠的中国艺术家,著名词作家乔羽为她而作《卢雪之歌》,她是乔先生一生赞美的三位女性之一。
妈妈是她的剪纸启蒙老师
泰山历来称为五岳之首。自秦始皇开始,中国历代皇帝都要亲临泰山封惮膜拜,因而泰山脚下遗留下许多与圣人、皇帝有关的地名、村名,比如“孔子登临处”、安驾庄、迎驾庄等。
1971年,卢雪就出生在泰山脚下的迎驾庄。此村以曾经迎接过皇帝而得名,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绣花、剪纸等民间工艺有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古老传统,几乎家家女子自小就会绣花剪纸。这片土地给了幼小卢雪以耳濡目染的滋养。妈妈就是一名绣花巧手,可以说是卢雪的启蒙老师。自打小,妈妈就经常给她讲述比如“泰山老奶奶”、“黑龙潭”、“泰山石敢当”等民间故事。一个个真善美的传说铭刻在卢雪的心头。从记事起,就见妈妈用红红绿绿的花线,绣出牡丹花、芍药花、牵牛花、长青藤、小猫小狗等图样,久而久之,开启了卢雪的兴趣之门。从6岁起,她就开始学习绣花和剪纸,没有纸,就用杨树叶、地瓜叶、葵花叶练习。她的第一幅作品是6岁时以自家大芦花鸡为“模特”剪出的大红公鸡。
后来,她家从山东搬到山西蒲县,一住就是7年,那里是著名的剪纸之乡,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要在窑洞里贴剪纸,以求平安吉祥。这对自幼酷爱剪纸的卢雪可谓如鱼得水,在这个天赐良缘的剪纸艺术氛围中,她靠灵气和刻苦,学会了大量的图案剪艺,她剪的窗花和图案,极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生动传神,栩栩如生,13岁时已成为山乡剪纸能手。
以后,她家又搬回山东。卢雪爱学习,在小学、初中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上学时,她的书包里始终装着一把剪刀,功课之余就练习剪纸,剪纸成了她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我初中毕业后,家庭条件有限,我被迫放弃学业回乡务农,同龄人都嫁出去了,我觉得那太没意思了,我想走自己的路”。卢雪这样表述自己当年的心态。
她去泰安城给一家人当起了保姆,白天干活看孩子,晚上还可以自己支配时间。她用省吃俭用的节省钱购买并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如《聊斋》、《红楼梦》、《悲惨世界》、《少年维特之烦恼》等等,仅《红楼梦》她就反复看过13遍,同时还复习功课,想考高中。特别是没有放弃她喜爱的剪纸,剪刀一直是她最好的伙伴,每当夜深人静,她依然剪个不停,那咔嚓咔嚓的剪刀声,好似一种美妙的旋律,排解了心中的烦恼。
孜孜不倦提高剪纸技艺
有一次,卢雪在报纸上看到一位老奶奶剪了代表剪纸顶级水平的大团花时,一种念头涌上心头:我要去学!于是她登上火车,几经辗转,沿着泥泞的山路,来到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她白天帮无儿无女的老奶奶在地里干农活,晚上跟老人家学剪纸。老人被她的韧劲和诚心深深打动,将一生剪纸技艺毫无保留传授于卢雪。
春去秋来,几经寒暑,卢雪为汲取不同风格的民间艺术的精粹,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她去过江苏南京、无锡、苏州桃花坞、河北蔚县、山东潍坊及至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我国剪纸几十个流传代表地,悉心拜师学艺,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摸索,将南方流派中的细腻、逼真的构图与北方夸张、热烈跳跃的用色结合起来,融汇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