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杨卫民感到惊讶的是,在金银器中还有一个清代乾隆用过的金壶,壶不大,雕满了花纹,镶满了宝石,壶底下有“乾隆年制”4个字的款,馆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杨卫民说乾隆皇帝为这个壶还写过诗。据专家讲这个金壶在国内最后露面是在清末,慈禧太后死的时候成了随葬品,后来被当时国民党的军队从墓里盗出来,却不知怎么就流到了瑞典。
谜一样的海湾寻宝
寻宝之旅刚开始的时候,杨卫民还因为不熟悉国外的节假日吃了闭门羹,欧洲有一个假叫复活节,外国人就举行狂欢。有一次杨卫民就赶上这个节日去了博物馆,到那以后才发现大门紧闭里面一个人也没有,他敲了半天警卫出来问他什么事,他说我要来参观博物馆。警卫很惊讶的看着他说:什么?参观博物馆,难道你不知道我们在放假吗?后来杨卫民才复活节对于欧洲人来讲很重要,每次都会放一个星期的假。结果他在这个城市才呆三天,那次采访也就泡汤了。
有一次因为拍文物心切,杨卫民还曾经拿着摄像机偷拍过,结果刚把机器拿出来就让保安给发现了。事情过后杨卫民才了解到,其实外国许多博物馆是允许拍摄的,但是只能允许用家用照相机和摄像机拍摄,而专业设备是被禁止的,于是杨卫民就拿着看着很像家用摄像机的专业摄像机拍。
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博物馆内有很多中国的东西,尤其是宋代以后的中国字画。为了可以去拍摄,杨卫民特意给馆长发了一封邮件说明自己的意图。对方很快给他回了信,信中列出了要拍摄器物价格表,杨卫民一看清单顿时下了一跳!一件普通的器物就要1000多块钱,而他要拍1000件……对于自费拍摄的杨卫民来说这个价格绝对是天文数字,他只得放弃了。
后来杨卫民还是不大死心,于是他就决定再去一趟柏林,碰一碰运气。到了柏林以后,他给那个馆长打了一个电话说,他现在人就在柏林,馆长觉得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好像觉得杨卫民疯了一样。但是他依然没有同意让我去拍中国文物。杨卫民只得用缓兵之计,他告诉馆长自己这次来只待两天,此外想请馆长腾出一些时间接受他的采访。馆长本想在三天后接受采访,但是得知杨卫民确实只在这里停留两天,于是答应了他第二天采访的要求。
第二天去采访的时候,这位馆长还特意安排杨卫民走了后门,这样他就可以不用买门票了。见到了馆长以后,馆长说自己不会讲中文,于是杨卫民用英语采访起了馆长。采访的内容包罗万象,先从中国文化聊了中国文物,还聊了馆长的一些经历。采访逐渐接近了尾声,杨卫民觉得这次拍摄肯定是没有希望之时,结果这位馆长突然站起来拿了一串钥匙,说跟我去看看文物吧。
馆长又带杨卫民走后门进了博物馆,带又打开柜子,把多年珍藏着的中国文物拿出来让杨卫民看,而且破例免费让他拍摄该馆不对外开放的专业研究室。他给杨卫民讲解的时候自己也很兴奋,说着说着就说起中文来了,而且讲的是解放前南京的官话,这让在场的杨为民他们大吃一惊,并且感动不已。就这样他们在一种非常友好、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这次拍摄。海外寻宝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杨卫民和他的伙伴们随时整装待发,为我们寻回那些已经失落的回忆……
(编辑: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