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战国楚墓已开棺,出土千年前厨具

2009-06-08 16:12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 作者:佚名
经过几天的发掘,考古人员成功地挖掘出江夏古墓,但是人们惊奇地发现,在楚墓中只发现了一套厨房用品。

编者按: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湖北有着悠久的历史。日前被发现的战国古墓已经进入发掘阶段,经过两天的发掘,考古人员并没有发现较为珍贵的文物。

M2(右下)楚墓已基本发掘完毕,即将对M1楚墓(左上)进行发掘

武汉晨报6月8日报道 在众人热切期盼下,昨日,江夏丁家嘴战国楚墓M2墓放置墓主尸体的内棺被打开,但让人失望的是,墓主尸体早已腐烂成泥,棺内也未发现随葬品。至此,该墓现场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共出土陶、漆器近百件,绝大多数为生活起居用品,可以组成一整套厨房用品。此次出土的9片竹简和一个漆木虎座鸟架鼓非常珍贵。

 

镇墓兽

现场主持发掘的江夏区博物馆馆长刘治云说,经过前几天的清理,昨日上午他们终于进行到此次发掘最为关键的一步,着手打开墓主尸体所在的内棺。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初步清理后他们发现,棺木已经侧翻,棺盖也松动了,原因是此前施工导致墓室变形挤压所致。

墓主尸体已化泥

内棺几无随葬品

考古人员正在清理内棺里面的文物

记者看到,内棺里看不到尸体或者物品,因长期遭到泥水侵浸,内棺里充满黄泥。

在淤泥下面,掺杂着不少黑色的渣滓和絮状物。因前几天的发掘仅仅只发现了一些陶器和漆器,大家都认为最为珍贵的随葬品应该会在墓主身边,但让众人失望的是,考古人员仅仅在内棺淤泥中发现了一块玉石模样的物体,随后考古人员在外棺下发现一个完好的陶碟。

市考古所副所长李永康说,因为墓地积水严重,尸体长期被水浸泡,早已腐烂成泥,内棺淤泥中的渣滓和黑色絮状物其实就是尸体和纤维腐化后的残迹,内棺中发现的玉石状物体究竟是何物尚待考证。

下午16时许,清理完毕的棺木被吊起运走,进行进一步研究。李永康称,对于M2战国楚墓的现场发掘已基本完成,在对出土文物进行整理后,他们将立刻展开对M1墓的发掘,但发掘时间要短一些。

墓中发掘出的鹿型陶器

挖出一个2000年前的“厨房”

让李永康略微感到遗憾的是,墓内除陶器和漆器外,没有发现青铜器和铁器等随葬品,但此次仍出土了近百件陶器和漆器及残片。

据刘治云介绍,此次出土的陶器有鼎、豆(食器)、罐、缶、壶、钫(酒器)、炉等器物,均是日常生活起居用品。漆器则主要是漆木盘、漆木耳杯等物。刘笑称,这几乎就是一整套厨房家居用品,由此可以想见2000多年前的古人生活起居模样。

据介绍,这些随葬品中也发现了一些珍品,比如1个漆木鹿、1个完整的漆木虎座鸟架鼓,1个镇墓兽残座。刘治云称,虎座鸟架鼓尤其珍贵,底座一对虎形座象征身份,中间一对鸟形架意喻凤,为当时楚人图腾,该鼓除蒙皮外,其他部分保存完好,非常珍贵。

但在专家看来,最为珍贵的当数前期出土的9片竹简,因未发现其他铭文或能证实墓主身份的物品,这些残存的竹简就非常珍贵,解读了它就有望揭开M2古墓的历史奥秘。据悉,这批竹简目前尚未开始正式解读。

发掘完毕 仍有2大谜团

随着前期发掘工作的完成,实际文物出土情况与专家事前预测出入较大,仍有不少疑点有待解决。

谜团一:墓主到底是谁?

因为没有发现任何可以直接佐证墓主身份的材料,对于墓主的身份,甚至性别都无从知晓。但刘治云表示,从目前出土的一些器物上可以找到一些端倪,例如一些彩绘精美的漆木盘、漆木鹿、漆木虎座鸟架鼓起码都是贵族才能使用,但到底是国君还是诸侯,目前还不得而知。

谜团二:随葬品为何多是陶器?

此前,考古专家根据墓坑的规模判断,这是迄今为止武汉发现的楚墓中规格最高的一个,理论上说,随葬品应比较丰富且贵重。但实地发掘发现,随葬品多为陶器、漆器,刘治云说,这确实较反常,但也可以解释。第一,可能是其家族在战国中后期家道衰落;第二,可能是墓主得罪了天子,被勒令薄葬;第三,其时“礼乐崩坏”,不排除有人自行越级享受高级丧葬标准,但无力拿出足够的随葬品。

虽然疑点重重,但李永康认为,该墓的考古研究价值仍然巨大,墓坑规模为武汉之最,墓主身份地位应为已发掘武汉战国楚墓中最高,9片竹简价值连城。尤为珍贵的是,通过对M2墓的发掘,对于战国楚墓的葬制、葬俗,以至战国时期楚国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佐证。

(责任编辑:落叶随心)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隐私保护 | 免责条款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2025 YIYUANYI.ORG,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6017733号 ICP/SP:鄂 B2-20100159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