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公园发现两块珍贵明清石碑
2009-07-20 11:54
断为两截的清代石碑 原正谊中学院内的石碑与阎敬铭有关 “我在大明湖公园看到,有好几块老石碑堆在一个角落里,你们去看看吧!”14日上午,市民苏先生致电本报反映。记
断为两截的清代石碑
原正谊中学院内的石碑与阎敬铭有关
“我在大明湖公园看到,有好几块老石碑堆在一个角落里,你们去看看吧!”14日上午,市民苏先生致电本报反映。记者随后在大明湖公园中找到了苏先生见到的那几块看似寻常的老石碑,发现其中两块竟分别是记载明代山东布政使和清代山东巡抚的祠堂的碑刻,考古专家认为很有研究价值。
市民在公园花房游玩时意外发现老石碑
据苏先生讲,他家住大明湖公园附近,平时经常到公园里游玩。不久前的一天上午,他从大明湖北门走进公园,沿护城河旁边的小路向东散步,当走到一处培育苗木花草的花房大门时,突然看见院内露天堆放着几块像石碑一样的石板,就走进去查看。结果,在几块断石的下面,苏先生看到一块被压着的完整石碑,虽然有些碑文看不清,但上面的“明都御使”几个字显示,这应该是一块明代碑刻。另外,在旁边还有一块断裂的石碑,落款有“光绪十八年”字样,表明是一块清代石碑。
明碑是山东布政使朱衡生祠碑
接到电话后,记者随即赶往大明湖公园。按照苏先生的叙述,果然在大明湖北门花房,找到了那几块老石碑。其中的一块明代石碑比较完整,但大半个碑身被两块厚重的石碑额压着,看不全上面的碑文,只能看清碑身右上方有篆书“明都御使朱公生祠碑”字样,碑文上能隐约看到“□靖四十有四年”字样,综合起来分析,落款日期应该是“嘉靖四十四年”。那么,这块石碑上所记载的朱公到底是谁呢?
据乾隆《历城县志》记载,大明湖附近原有两处朱公祠,一处是曾做过山东巡抚的朱大典的祠堂,一处是做过山东布政使的朱衡的祠堂。稍加推敲,嘉靖四十四年是1565年,而朱大典是1581年出生,死于1646年,好像和碑刻联系不起来。而朱衡(1512年—1584年)和碑刻年代吻和,应该是他的生祠碑。资料记载,朱衡是嘉靖十一年进士,曾任福建提学副使、山东布政使。嘉靖三十九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嘉靖四十四年,进南京刑部尚书。隆庆元年( 1567年),加太子少保。
清碑记的是山东巡抚阎敬铭
另一块清代石碑,整个石碑已经从中间断裂,但碑文字迹比较清楚。记者仔细审读碑文,大意是光绪十八年(1892年)内阁奉上谕对阎敬铭溘逝表示哀念,并对他予以追封和豁免过失。阎敬铭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清末山东巡抚,后任户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职,1892年卒后追赠太子少保。
“碑文上有阎敬铭?”记者突然想起,以前,在大明湖路济南艺术学校(原正谊中学)院内有一块石碑,碑文就与晚清山东巡抚阎敬铭有关,而正谊中学就是在阎公祠旧址上修建起来的。去年济南艺术学校拆迁后,学校中那块石碑就不知道去了哪里。这块石碑会不会就是济南艺校里的那一块?
记者随即询问苗圃里面的工人,这块清代石碑是从哪里移过来的?但他们都说不知道。记者随后找到大明湖公园园容科,工作人员回答说,石碑是基建科的人存放在那里的。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获悉此事后认为,这两块碑刻所涉及的明代山东布政使、清代山东巡抚都是济南历史上的名人,其内容对研究济南地方史和城区历史变迁有重要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