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国学最初的含义,不难分辨出当初暗藏其下的些许革命味道。中国当时独有的曲折经历造就了这门独到的学问,它的繁极一时或许不难理解。然而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国学却再次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学热”在海外同样有所升温。澳洲的一些高等学府就相继成立了“孔子学院”,专门教授中文学与中国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的一位华裔教授向记者表示,中国的“国学热”在海外的热度持续飙升,无论是老一代移民者还是新一代土生土长在海外的ABC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对国学的极大兴趣。
与此同时,有专家认为,现代社会并不缺乏学习国学的气氛,而是缺乏真正的国学推广者。他们认为,国学中有许多专门的学问需要专业人士的研究,但国学里也有许多文化基础知识和有趣的常识,可以为公众所理解。国学如何与现代知识形态匹配,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加快融合,离不开现代先进的传播方式与手段,用各种形式普及国学,让更多的人对国学感兴趣,其实对推广普及国学有益。
“国学热”背后的推手
单单是透过时下大大小小的“天价国学班”,人们对国学的追求热度就可见一斑。乾泉对记者表示,“国学热”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国人对自身文化的信心,进而推动了国学的持续升温。乾泉坦言道:“我们对国学的认知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如今国学离我们的距离看似缩小了,但人们并非真正了解国学本质。”
据乾泉介绍,国学在中国新时代的升温还要归功于世界五百强的进入。“可以说产业的转移,引起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专注。产业升级依托于思维的创新,而传统文化的底蕴正是创新的动力。”诸如微软、西门子等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均在中国设有专门的研究院,而在五百强企业进入国门后,人们慢慢发现,那些所谓的西方先进思想竟有许多来自中国的传统文化。他还补充道:“可以说,在人际关系、宏观调控等方面,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先进于西方国家的。”乾泉说。
乾泉同时表示,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让人们更加体会到西方的金融体系是不安全的。“西方工业进步处于一个瓶颈时期,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生产的相对过剩导致人们的消费能力受到了极大限制,致使整个金融关系、市场平衡原则和商业体系都处于崩溃边缘。在这样的扭转时期,向来强调国家与个人关系的中国文化脱颖而出了。”
而在“素质”被格外重视的今天,国学文化无疑成为了最好的典范。“国学是随社会一同进步的,我们现在倡导的国学并非是它出生时原汁原味的样子。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时代的眼光审视国学,这样的推广才更有意义。”乾泉说。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