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南京出土明代石碑为贵妇墓志铭 传奇经历似贾母(2)

2009-12-11 10:13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蔡震
人物篇 袁氏八十岁携孙赴京领官 袁氏是朱元璋爱将孙媳妇 盛先生说,铭文记载的信息非常多。比如,萧敬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朱元璋为妃,拜为美人,
 

人物篇 

袁氏八十岁携孙赴京领官 

袁氏是朱元璋爱将孙媳妇

盛先生说,铭文记载的信息非常多。比如,萧敬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朱元璋为妃,拜为美人,陪葬在明孝陵。墓志上描述萧家“美人”在陪葬明孝陵时“请从陪葬孝陵,从容就义”,就是说,能够入葬孝陵,陪伴皇上,其亲属是何等的荣耀,所以主动请求陪葬。“这样的描述,在明代史书上从未记载过,太珍贵了。” 

墓志上还说,萧敬见自己年事已老,乘机以自己跟随朱元璋打江山,把女儿嫁给他做妃子为由,向朱元璋“跑官、要官”。萧敬带着儿子萧逊,也就是“美人”的哥哥,来到朱元璋身边,当面要官,而朱元璋封其为世袭锦衣卫镇抚,虽是正五品,但权力极大,可直接向皇帝报告各地大小官吏情况。

萧逊很能干,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三朝皇帝的欣赏,接连被两次提拔,当上了孝陵卫指挥使,守卫明太祖皇陵,为正三品。永乐十四年,萧逊去世,儿子萧彦晖世袭官位,墓志上的袁氏(名妙真),就是萧彦晖的妻子。

朱元璋曾孙娶了袁氏女儿

对于袁氏,墓志做了详细的描述。她出生于武将门第,又嫁入将军世家,可谓大家闺秀,世族联姻;数代皇亲国戚,享尽荣华富贵,荫及子孙;长年相夫教子训孙,有口皆碑,可谓女中俊杰,闺门英范;高寿89岁,德高望重,儿孙尽孝,“乡人所仰”。

她经历了九朝,八位皇帝;辅佐或教育了三位家族世袭的孝陵卫指挥使,为明代早中期历史和家族史的见证人。丈夫萧彦晖死后,39岁的袁氏开始守寡。

袁氏嫁到萧家,为萧家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名萧玮。长女萧善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朱权嫡长孙为妃。朱权是第一个被任命宁藩的受封者,称宁献王,他是朱元璋的第17个儿子。永乐时期,朱棣为了削弱诸王的势力,将许多关外的亲王移藩关内。宁王就是其中之一。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他被改封到江西南昌。宁王活的时间长,儿子先死,长孙朱奠培继位,袁氏的女儿就是嫁给了他。

80岁高龄带16岁孙子进京

墓志铭文对袁氏相夫教子给予了生动描述。丈夫萧彦晖去世后,正当年的袁氏支撑起萧家这个大家庭。她让儿子萧玮好好读书,长大好继承父亲的孝陵卫指挥使的官职。后来萧玮如愿以偿,继承了父职,并且娶了郡王的女儿为妻。但萧玮死得较早,给袁氏留下一个才7个月大的孙子。袁氏吃尽辛苦,把他培养到16岁,此时,袁氏已经80岁了。

墓志上颇为浓墨重彩地讲述了她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带孙子萧铎上北京,去面见皇帝,代袭职事孝陵卫指挥使。当时首都早已被朱棣从南京迁到了北京,进京办理官职手续十分繁琐,吃尽辛苦。墓志上写:“其劳苦风霜,用心慎密,而经历承袭,不言可知矣”。

评价篇

明代“贾母”故事可拍成电视剧

故事可拍成电视剧

袁氏不仅教育子孙有方,调教儿媳、孙媳也是能手。孙媳妇在她的调教下,也变得与她一样知书达理,贤淑可爱。这位精明的“老祖宗”袁氏,于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去世,终年89岁,按照虚岁说法是90高寿。“清健无疾,敛手卧正,寝如平居时,倏然而逝。”墓志上写着,袁氏死后与丈夫萧彦晖合葬在南京安德乡花园村。

说到这里,盛先生激动起来,墓志对袁氏评价之高,历史少见。袁氏“身世显赫,家族世袭。太淑人生不愧于天,死不怍(zuo)于夫,其可谓回既倒之狂澜,屹中流之砥柱,为妇人中卓然者。”德高望重,实至名归。

盛先生说:“袁氏长年相夫教子训孙,堪称楷模,有口皆碑,可谓女中俊杰。她的故事堪称与《红楼梦》中的贾母相媲美,可以写一部20多集的电视连续剧。”

像极《红楼梦》里的贾母

盛先生认为,袁氏的家族史和本人阅历,与《红楼梦》中的“老祖宗”贾母十分相似:祖上有战功,世袭高官;有女眷选入宫中,或嫁进王府,为皇亲国戚;相夫教子训孙有方,备受尊崇;儿孙孝顺,辈享高寿。《红楼梦》的贾母,其娘家,系“金陵世勋史侯”;其夫家,祖上立有战功,为世袭宁国公和荣国公,其丈夫贾代善、长子贾赦均世袭荣国公、一等将军。而袁氏娘家,为名门望族,父亲为府军左卫指挥,是皇帝的御林军之一,正三品。

《红楼梦》中虚构的贾母,在娘家时,为大家闺秀,千宠万爱;嫁入贾府,相夫教子宠孙。袁氏生平远比贾母精彩。贾母活到83岁,袁氏活到89岁。贾母进入夫家60多年,而袁氏则是70多年。守寡50年也比贾母长。袁氏,在娘家时,从小长成,品行端正,俭勤好学,知书达理;嫁入萧家七十载,奉祭祀,以诚洁,孝敬长辈,处理好亲戚关系;邻里有困难,尽力帮助;乡人敬仰,没有人不赞誉她。此外,萧家“美人”进宫与《红楼梦》中的贾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相似。两个家族成员多与公侯官宦结姻,亲上联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生动的写照。可谓是明代版的《红楼梦》。

链接

文物艺术价值

在南京发现的这一对墓志,1000多字铭文由成化二十年状元李旻撰写,正三品官李智用正楷小字书写,字文书写极佳。

志盖由正二品武官都指挥、封疆大吏、相当于兵部尚书的彭铸撰书,志盖上的篆字,工整大气。历史上,文武高官合作墓志铭,难得。明代状元亲自撰写墓志铭,至今在史料中,从没有发现过。而两个高级武官同为一妇人撰写和书写墓志铭,也非常罕见。

可以说,文武之道,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尤其是墓志铭的小楷,气势磅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实为出自一代儒将之手,有极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

历史考证价值

墓志铭有7处与明代皇帝有关,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的有4处,与其他皇帝有关的有3处,重要的有永乐皇帝朱棣。还有明代重要的官宦,明代的官位任命,世袭制度。特别是朱元璋后妃如何陪葬的生动描述,在明代史料中很难见到,此次为首次发现。

另外,现实中的“跑官要官”,明代已经流行,文献记载很少。墓志记载袁氏本人经历了九朝,八个皇帝,跨度之大,也属难得。墓志中明确记载了明代早中期:各类人物17位;各种官职、称谓19个;各处地名11处;与明史有关的时间9处。

这些信息填补了明史中的许多空白,明史中的一些关于记载皇宫贵族的短缺信息资料,在墓志中得以一一解开,其历史考证价值,在此可见一斑。

(责任编辑:木兮兰兮)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