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定窑60厘米大器“六合同春” 捐赠国家博物馆

2009-12-18 0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吕子豪 郭英昆
河北省曲阳县宣传部门称,由此间定窑烧制的“六合同春”雕花瓶捐赠国家博物馆收藏仪式今日举行。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为该瓷器珍品创作者陈文增、蔺占献、和焕颁发收藏证书。

河北省曲阳县宣传部门称,由此间定窑烧制的“六合同春”雕花瓶捐赠国家博物馆收藏仪式今日举行。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为该瓷器珍品创作者陈文增、蔺占献、和焕颁发收藏证书。

这是继定窑“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后,又一件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的定窑瓷器。

据介绍,“六合同”雕花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蔺占献、和焕联手制作而成,其造型别致,设计精美,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韵味。该瓶高60厘米,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5片荷叶和6朵荷花缠绕相生,寓意着中国56个民族共同欢庆新中国60周年。

据陈文增介绍,因北方气候干燥,原料性紧,技术难度高和高温(1320℃)烧成,在定窑历史上始终没有超过40厘米高的器物,故有“自古定窑无大器”之说。“六合同春”瓶创作灵感源于定瓷传统刻花工艺,经图纸设计和装饰、选取定窑最好的泥料、拉坯成型、刻花等工艺,在雕花瓶成型后,再将“古风、六荷赋”诗词刻于瓶上。瓷瓶历经近千次反复试制,是同窑59件作品中唯一一件成品。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定瓷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其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匀净,薄而坚硬,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美誉。30多年来,陈文增等人经过反复探索,掌握了宋代定窑制瓷工艺,使沉寂800多年的定瓷重现人间。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文增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