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祭拜场景
炎帝文化节吸引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
随州烈山为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故乡。自1991年以来,随州市每年都举办炎帝神农生辰庆典活动。2009年,由省政府主办的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规模盛大,2万余炎黄子孙聚首祭祖。炎帝神农文化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祭祖。
探访炎帝神农故里
今年5月20日,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在随州举行。记者走进随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实地探访了华夏始祖神农炎帝的诞生地。
随州厉山(又称烈山)冈峦起伏,树木葱茏,穿过宽阔的神农大道,进入炎帝神农故里景区,古朴典雅牌坊、神农大殿、碑亭、纪念馆、宗亲会馆等建筑鳞次栉比,与峭岩幽谷和清泉古洞,共同构成一幅风光旖旎、雄伟壮观的山水画卷。
高8米的神农牌坊,坐落在神农大道旁,雕龙画凤,金碧辉煌。炎帝神农大殿雄踞烈山之巅,高4.26米的炎帝神农圣像通体以顶级花岗岩雕塑而成,雕像上的炎帝神农手执稻穗,坚毅的面庞与眼神,既有文明始祖的睿智,又充满着祥和与慈爱。
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神农文化广场,正中央巍然屹立着9米高的汉白玉炎帝神农雕像;盛世和谐鼎在广场左右各一,寓意盛世和谐;四周环绕着翠柏和花卉,炎帝神农手执五谷和药草,傲然挺立气宇轩昂。
随后,记者来到古式四合院式的建筑神农纪念馆,该馆雕栏画栋,曲径通幽,黄瓦丹柱,富丽堂皇。纪念馆共有4个展厅,分别展示炎帝神农巨型油画像、祭文,表现炎帝神农一生的大型组画,新石器时期炎帝神农故里出土的石斧、石刀、石镰、陶器等文物。
感受炎帝神农精神
据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自东周以来,《史记》、《左传》等上百种文献资料记载,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烈山石室地,烈山是其主要活动区域。
神农氏为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开长江流域远古文明之先河,使人类由游猎走向农业,由蒙昧走向文明。
后来,他与黄帝联合打败蚩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中华民族因而又称炎黄子孙。炎帝神农氏为缔造中华古国早期文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数千年来,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一道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受到普天下炎黄子孙的世代钦敬。
今年5月,国内30余所院校及科研机构的60多位研究上古史的专家学者论剑随州,追思了炎帝丰功伟绩,为弘扬华夏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献计献策。
炎帝神农文化节吸引海内外华人
据随州市炎帝神农文化节组委会负责人介绍,随州民间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源远流长,从春秋时期一直延续至今。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炎帝神农生辰纪念日,当地群众都会到神农洞上香朝拜,成为千年不变的风俗。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拥有会众千万以上的世界烈山宗亲会,每年派团到随州厉山寻根拜祖。去年以来,随州市又投资2.5亿元扩建随州炎帝故里风景区,迎接海内外赤子归来。
今年5月20日,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开幕式在炎帝神农文化广场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出席大典并宣布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和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为炎帝神农大殿内的炎帝神农雕像揭幕。近2万名海内外同胞共同祭拜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
省长李鸿忠在开幕式上恭读《颂祖文》,颂扬炎帝神农开启文明、奠基华夏的丰功伟绩,表达着华夏胄裔弘扬炎帝精神、凝聚民族情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愿和决心。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商会、社团组织和烈山宗亲会的嘉宾,纷纷向炎帝圣像敬献花篮和高香,缕缕馨香飘溢着炎黄子孙深深的敬祖情思和家国情怀。
(责任编辑:南有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