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存世最久远茶叶和明清紫砂壶在杭州展出

2009-12-21 17:21
来源:福建新闻网 作者:严利人
紫砂壶 福建新闻网杭州十二月二十一日电(严利人)由中国茶叶博物馆与福建漳浦县博物馆联合推出的《闽南功夫茶俗与紫砂壶展》现正在浙江杭州展出,包括了明清至民国出土及传世茶

紫砂壶

福建新闻网杭州十二月二十一日电(严利人)由中国茶叶博物馆与福建漳浦县博物馆联合推出的《闽南功夫茶俗与紫砂壶展》现正在浙江杭州展出,包括了明清至民国出土及传世茶具一百一十二件,以及明万历年间和清乾隆年间的两大古茶样。

漳浦县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王文径二十一日告诉记者,该展从十二月十五日一直持续到明年一月十四日,时间长达一个月,已引起专家学者、广大茶人的浓厚兴趣。

在这次杭州的展出中,最为珍贵的是国家一级文物明万历墓葬时大彬壶、清乾隆墓葬鸣远壶及其茶叶。一九八七年七月,漳浦县盘陀镇庙浦明代古墓中出土有“时大彬制”四字款识的紫砂壶是迄今发现的具有作者刻款和明确纪年的年代最早的“明代良陶”时大彬作品;让人惊奇的是,该壶出土时,壶内还满满地保存着明代茶叶。经中国茶叶博物馆专家鉴定:茶叶是目前为止已知确定年代最早的茶叶,茶树品种很可能是武夷变种。

另一把鸣远壶,是一九九0年七月在漳浦县赤岭乡清代古墓中出土的,同时出土的还有功夫茶茶具一套,包括有白釉墨彩茶盘一个、白釉青花若琛杯四只、椭圆锡茶叶罐一个;罐内装满茶叶,内有墨书“素心”两字的纸片,应为茶叶品名。

谈起闽南功夫茶俗与紫砂壶的“邂逅”,王文径讲道:明代,当江苏宜兴人在太湖畔捏出第一只紫砂茶壶后不久,一位青年陶人(后成为制壶泰斗)时大彬的作品就被一名官员装进了旅囊,带到闽南漳浦。恰好在这个时期,闽南人正在探索着乌龙茶的加工技艺。这两个茶文化史上的事件,邂逅在一个极为相近的历史时期里,结果是乌龙茶和紫砂壶经过简短的磨合便如胶似漆、难分难舍了。

王文径说,这个互动的过程使紫砂壶成了闽南茶俗中不可或缺的器具,并促使乌龙茶的饮用方式进一步规范化、仪式化,最终形成了功夫茶俗。

据专家研究,功夫茶是指乌龙茶的一种冲泡技巧,流行于闽南、粤东和台湾地区,近年来逐渐向全国及世界各地传播,为饮者所喜爱并津津乐道。众多的文物资料证实,闽南特别是漳浦一带是功夫茶的发祥地。

王文径副研究员认为,紫砂壶的传入,与乌龙茶相得益彰。许多人成为紫砂壶最忠实的使用者,一生中不弃不离,以至漳浦民间便形成了以紫砂壶以及相关茶具随葬的习俗,正是这种独特的葬俗,为今天提供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史料。

(责任编辑:蝶澈)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