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文化:喊出浮躁的寂寞

2009-12-25 11:31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宋立民
八十年前,鲁迅先生一声霹雳“救救孩子”,把新文化运动喊上了时代潮头。今年,中国的“年度汉字”备选词汇可谓多矣:“庆”、“囧”、“雷”、“被”、“具”、“拆”、“

    八十年前,鲁迅先生一声霹雳“救救孩子”,把新文化运动喊上了时代潮头。
  八十年后,悲剧变喜剧,网友一嗓子“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把一腔无聊、无理、无趣、无法、无可奈何喊得淋漓尽致。
  今年,日本的“年度汉字”是“新”字,而我们备选词汇可谓多矣:“庆”、“囧”、“雷”、“被”、“具”、“拆”、“黑”、“房”、“山寨”、“寂寞”、“传说”……笔者窃以为还是“喊”字较有代表性。
  首先是“喊”红了小沈阳。今年春晚“模仿阿宝”而“调起高了”的小沈阳,一嗓子“喊”红了全国。尽管对其“一步登天”见仁见智,评价不一,但是笑声与走红本身就是尺度。毕竟指导春晚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快乐”、是寓教于乐而不是要给观众上政治课,其“教”的部分可多可少、可深可浅。大过年的,大家笑出了眼泪就是“民间一等奖”。如果一定要受教育,我们可以春节后继续深入政治学习。
  其次是“喊”惨了文怀沙。2月份,传记作家、新闻人李辉先生一连串质疑,把“国学大师”文怀沙“喊”下了“神坛”。文坛也引起不大不小的波澜。文先生曰:“自己从来没有自号‘国学大师’,但对于媒体的炒作不置一词(季羡林就明确谢而绝之),且卖书广告连篇累牍,难免有所误导。”当然,年龄一端是不难考证的,“文革”之际的罪名也难免有水分,无论如何,文氏毕竟是文化老人,应该尊重。但其助手李某一句“你成天在家待着,自然没人对你说三道四;哪天你在大街上走,被狗咬了一口,难道你还要去咬狗一口么?”的反击,实在是自取其辱。
  三是“喊”不绝的山寨。3月份,倪萍大姐大喊一声“山寨就是盗版”、“要立法制止,同时从舆论上给予制止”!引起四方大哗。因为大姐没有廓清“山寨”与“盗版”的概念,两者似乎不能画等号。外观相似、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的背后,不无抵抗贸易垄断、方便草根群众的因素。几千块钱买辆汽车,而且农村能用,拉动了多大的消费!而且“草根”与“民间”像杜鹃花漫山遍野,大姐极难下达行政命令,因此“立法”也仅仅具有花腔女高音的意义。而“山寨现象”毕竟也只能够规范、管理,作为“文化心态”更要依靠疏导、教育。因为“山寨”不是影视剧,发现问题说禁就禁了。
  四是呼喊“杰克逊”。6月份,杰克逊的去世引发了史无前例的怀念呐喊:不仅是因为没有他“世界至少将迟五十年才有现代MV,流行乐坛将退后至少二十年!更因为他是一种精神所在。三年前,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发给他一个最新认证: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家!由于他的死,我们并不真正理解他的一面越发清晰:魔幻而魅力四射的歌舞、博爱善良的救助、高尚的品格、永恒的纯真。他长久地被世人误解、陷害,不仅因为嫉妒,更有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原因。陈越光先生说得好:中国乐迷初次被杰克逊震撼的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青春期,“怀念杰克逊本质上是在怀念一种前卫的心理状态,那种不管不顾、我行我素、由心而发的创造,不怕反对的狂风暴雨,一泻千里的‘杰克逊旋律’,青春的旋律”!
  五是高喊“被67%”。8月12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不久就宣称“44个汉字整容”“已收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反对的只有6%。”数据一公布,多数网友高喊“被67%”!其他网络调查,有90%或者82%以上的网友坚决反对“整形”。因为44个汉字,需要改动成千上万的教材、着作、字典、网络编码不说,我们编辑得天天念叨:嘴“唇”的结构、“亲”朋的竖钩、琴“王”的横平、鬼“魅”的美丑……万分之三的差错率,要命啊!后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司长接受央视采访说汉字整形会听取民意,“不会做人民不满意的事情。”无奈被代表的“人民”和专家早已“洒向人间都是怨”。如果90%多的人认为“给电线杆子浇水”还不算“人民不满意的事情”,那么,《现代汉语词典》的“人民”词条也需要“整容”了。
  六是一“喊”无偷菜。广东卫视报道,某小偷锒铛入狱,临进门深情交代给狱警“农场号码”:夜里请帮我把菜偷了!今年,“偷菜”已经成了大批学子、白领乃至家庭主妇的必修课。继而“偷菜群”、“偷菜歌”、“偷菜软件”此起彼伏。某搜狐网友说:“冰冷的水泥高楼令人很压抑,只能回归到虚拟的自然,有自己的房子和菜地,真想有一个真实的生态园,可是很遥远。”以至于12月17日,应《文化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网络游戏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第46号文件的精神的要求,开心网农场、QQ农场等战火纷飞的偷菜战场,都将“偷菜”改为“收获”和“采摘”!昔日“偷走了1个火龙果”,现在则是从别人田里“采摘走了1个火龙果”。于是从此网上再无偷菜,“收获”、“采摘”真忙。
  七是再喊“被网瘾”。8月底,有媒体报道称:卫生部委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中南大学负责网瘾界定标准和治疗规范,该标准有望年内出台,初步认定每周上网40小时以上即可认为是网瘾。于是,邮局收费的、医院挂号的、火车站卖票的、所有在办公室上班的……纷纷高呼“哥其实上的不是网,是饭碗。”专家一句话“使8成网民被错列为染网瘾者”,于是“被网瘾”再度此起彼伏,声讨之声不绝于耳。后来卫生部及北大公开辟谣,说明年底才制定规章且不会随意定调,喊声这才寂然。
  八是喊煞余大师。到了岁末,由余秋雨撰写的南京钟山风景区碑文接连遭到学者与网民的猛烈炮轰。斥责四起,喊声不绝。先是张鸣教授在《南都》快人快语,说那碑文“如果不恶心,便不是余大师了”,斥为“文革八股”遗风。而后五岳散人等进一步指出余“不是用典有误,就是文白相杂,如一口饭里混着无数沙子一般。”如针对余大师的“步步皆是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隐隐可见大明王气,伟人身影”,评论曰“六朝皆是短命或者偏安的王朝不说,明朝虽然算是长寿,还因为叔夺侄位而迁都北京。这倒是应了一句俗语:哪壶不开提哪壶。”可惜这回余大师既没有像十年前要起诉余杰,也没有像五年前批评指责自己的金文明老师“不懂文化,只会咬文嚼字”,而是揣起大把“勒石费”养吾浩然之气去了。
  还有喊金庸不要加入作协的,喊《中国不高兴》是“扩大化”的,喊“甲流快走我要自由”的……不一而足。然而,无论如何喊,总是掩盖不了文坛被边缘化之后的寂寞,掩盖不住缺少“实绩”的遗憾。数一数今年驭鹤而去的文化人吧:季羡林、任继愈、唐德刚、杨宪益、梁羽生、丁聪、舒芜、马少波、李文华、王世襄……笔者越发想要“喊”一嗓子:弘扬我华彩乐章大文化的时代与大师何在?还要等待多久?

(责任编辑:兴晴)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