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逍遥王蒙”:只差时间不差钱

2009-12-25 13:51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昕子
“老王未能将文字文本变成学问,老王只想将学问变成人生的享受和华彩。不错,此语出自《庄子的享受》,此书正是王蒙先生继《老子的帮助》之后的又一部解读先秦经典的力作,
“老王未能将文字文本变成学问,老王只想将学问变成人生的享受和华彩。”老王是谁?这般逍遥恣肆的话语倒是颇有老庄风范!

不错,此语出自《庄子的享受》,此书正是王蒙先生继《老子的帮助》之后的又一部解读先秦经典的力作,也是76岁笔耕不辍的王蒙10年心愿的心血之作。在“国学热”方兴未艾,易中天、于丹等粉墨登场、授道解惑,国学大师文怀沙仙风道骨却争议不断的时候,与于丹、易中天讲的国学知识不同,从《老子的帮助》到《庄子的享受》,王蒙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智慧,这回,他能否拿得出手呢?

王蒙看到自己新书《庄子的享受》的扉页,毫不掩饰地“哈哈”大笑两声,“还真是有点逍遥游的味道。”原来他乐和的是扉页那张自己最喜欢的游泳照片。扉页右侧是两首打油诗,“汪洋一片已惊秋,叉脚王公枕浪遒”说的就是他。

“休息是我的底线”

76岁高龄的王蒙最喜欢打保龄球和游泳了,他感叹于“巴金在八旬时的体位性骨折”,“2元一局的保龄球,便宜又休闲。我要好好享受我的退休生活。”

“坚持原则,保护自己。”尽管老王的日程从来都很满,“但休息是我的底线。我想写的要写的还多着呢。我现在不差钱,不差饭,就差时间啊。”

事实上,能在这个年龄保持一年一本新书,一天多达5000字的创作状态的文人,唯有老王一人,而那股子创作的老而弥坚澎湃激情更是很多后辈作家嫉妒不已,却又望而不及的。

“文学创作要有所能为”

笔者孤陋,当看到《庄子的享受》一书前勒口那句“我有的,是不止一种文体的文学写作实践,是人生经验,包括顺境下,特别是逆境下生活与思考的经验,是想象力与沟通的愿望与能为,是不无己意新意创意的阅读的生发”时,颠颠地就跑去告诉该书编辑,“校对文字有误,此处‘能为’应该是‘能力’!”

初见王蒙,编辑又聊起该书文字校正,恰又以此段为例,王蒙又是“哈哈”笑过,“两天前我在西安和贾平凹聊天时,他还说起文学创作的这个妙处。”原来,贾平凹的编辑在校稿时认为某处的“赞歌”名词动用不如直接改为动词“赞颂”,后来又被贾平凹改了回来。“名词动用也未尝不可。”

“文学创作不可能只是沿袭,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特色。”王蒙告诉笔者,鲁迅从来都是用“绍介”来表示“介绍”的意思;经典的“爱谁谁”也正是出于王朔笔下,比原来的“爱是谁是谁”要有神气多了。

放“草根文学”一马

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王蒙的一句“中国文学处在它最好的时候”曾经被评论尖刻指出应为“中国文学处在最好蒙的时期”。风口浪尖中的王蒙坚持对当下文学的判断,“我说的最好的时候指的是创作环境。”

这让笔者记起来上世纪80年代担任《人民文学》主编的王蒙曾对已遭退稿的刘索拉作品的坚持发表,也曾留下隽语“微言小义,入木三厘”替备受非议的王朔解围……看得出来,对于蓬勃的草根文学、网络文学他其实是想当个伯乐或解人的。

(责任编辑:兴晴)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