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曹操高陵画像石精美 盗洞导致一人多高积土

2009-12-30 09:18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杨健
曹操墓的位置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部,距离西高穴村大约不到100米距离。墓地所在区域,视野非常开阔。近处,一片绿油油的麦地,向西远看,是一带绵延不绝的山脉,显得格外

曹操墓的位置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部,距离西高穴村大约不到100米距离。墓地所在区域,视野非常开阔。近处,一片绿油油的麦地,向西远看,是一带绵延不绝的山脉,显得格外广袤。

今天在曹操墓发掘现场,记者看到,实际上有两座正在发掘的大墓,分别为一号墓和二号墓,其中二号墓就是已经发掘出来的曹操墓,一号墓目前仍在发掘过程中。如果从空中俯瞰,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4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整个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两座大墓上方都已建起了长60米、宽27米的钢结构大棚,大墓周边也用临时围墙围挡起来,当地公安部门对挖掘现场进行24小时保护。

墓室由青色砖块砌成

经过多方争取,记者得以进入正在发掘中的曹操墓。揭开覆盖在地面上的白色薄膜,露出长长的墓道,向下坡度约30度,墓道尽头是一扇拱形墓门,距地表约有15米。

沿着墓道往下走,抬头可见一道齐腰高的门槛横亘在墓门前,门槛由砖块砌成。据墓内考古人员介绍,每块砖长约50厘米、宽30厘米,重约48斤。这种宽厚的青色砖块是由特有原料烧制而成,经过打磨抛光,中间没有缝隙,所以历经千年仍坚固如初。门槛后的墓门厚约2米,据介绍,整扇墓门用砖块前后垒了3层,以防后人盗墓。

穿过墓门,只见正方形的石板地面,这里就是墓室了。墓室共有前后相连的2间,中间有甬道相通,每间左右两侧又各有1间耳室,据介绍,总面积100多平方米。仔细看,墓室也由砖块砌成。砖块从四面垒起,汇聚到墓室中央攒顶,形成一个中空、高约10多米的塔状。

盗墓可追溯到清代以前

此次曹操墓的抢救性发掘始于2008年12月,当时河南省省市县三级文物单位组成的考古工作队正式入驻西高穴村,这个工作队持续工作至今。负责此次发掘工作的负责人、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说,最初发掘时大家对该墓主人身份一无所知,所以将这处陵墓笼统地称为东汉大墓。

据说,发掘起初,工作队考古人员打开重重墓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却是超过一人多高的积土,工作人员只能在积土一侧匍匐爬行到墓门。考古人员马上意识到,墓室曾经被盗。当地派出所很快证实了这一点。西高穴村所在的安丰派出所所长王国平介绍,自2007年以来,这处墓穴至少被5批盗墓贼闯入过。

记者在曹操墓后墓室看到,其顶部有2个直径约1米的洞,洞下方的白灰砖面上还有烟熏的黑色痕迹。考古人员介绍,洞就是盗墓者进墓的通道,烟熏痕迹估计是盗墓者点蜡烛照亮时留下的。

现场考古专家还介绍,这处墓穴最早盗墓者可追溯到清代以前。盗墓者不断打开盗洞,导致积土不断涌入墓内,才有了这一人多高的积土。

画像石碎片上有“魏武王”

记者走访西高穴村得知,曹操墓所在地原为一个窑场的取土点,所以至今还可看见墓穴范围内有深五六米的大坑。后窑场停办,取土点废弃,不久便有村民在这里种上了庄稼。据介绍,2005年时有村民在给庄稼浇地时发现,水流到某个地方时就径直往下流了。由此,大家发现这里地底下有洞。之后一两年内,当地派出所陆续查获盗墓案,都是附近村民盗取西高穴村这处墓穴的。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说,2008年下半年,他听说西高穴村有村民拿着一张照片到处炫耀,照片上是一个石碑,刻有“魏武王”字样。

之后,潘伟斌带人多次到曹操墓钻探性发掘,发现不少画像石碎片,虽破碎不堪,但仍很精美。其中,他发现有一块相对较大的碎片,上有水陆攻战图。加之安丰派出所所长王国平介绍,2008年初破获了一起盗墓案,在缴获的被盗文物中,有一件石枕,经当地文物工作人员辨认,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字样。大家意识到,这处墓穴可能十分重要。就此,报告从县打到市,又到省里,最后上报国家文物局,确定于去年底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

(责任编辑:韵含)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