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3000封珍贵家书在京开展 最早写于乾隆年间

2009-12-30 09:37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三色堇
我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家书文化陈列“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今天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开幕。同时,我国首家家书文化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

我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家书文化陈列“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今天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开幕。同时,我国首家家书文化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12月28日,观众在展览上观看清代家书。

当日,综合性家书文化陈列“打开尘封的记忆——中国民间手写家书展”在京开幕。展览从4万多家书中精选,共展示古今家书160组(件)3075封,相关老照片380帧,基本勾勒出中国家书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多视角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家书文化和手写家书的多元独特魅力。

12月28日,观众在展览上观看50年代家书。

展览分为清代家书、民国家书、抗战家书、军旅家书、五十年代家书、六七十年代家书、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书、两岸家书、海外飞鸿、留住家书等部分,按家书写作年代为序,以通信人为展览单元,共展示家书160组(件)3075封,相关老照片380帧,勾勒出中国家书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多视角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家书文化和手写家书的多元魅力。

本次展览所展示的家书是从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所征集的4万封家书中精选出来的,最早的写于清乾隆年间,最晚的写于2009年,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品,如黄兴、蔡锷、陶铸、邓子恢、沈钧儒、帅孟奇、项南、周扬、林默涵、曾毓隽、任鸿隽、陈衡哲、陈翰笙、谢晋元等名人的家书手稿。

这些家书堪称珍贵的历史文献,几乎每封家书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如1922年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在写给夫人张象徵和次子沈诚的家书和明信片中,谈及吃菜心面、临睡打拳、在报社值班、为沈诚留学筹款、处理上海的房子等家庭事务,笔意轻松,饶有趣味。

此次展览由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和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联合主办,每周二、四免费向社会开放。

此外,“我们与奥运一起走过——中国人民大学奉献奥运会展”今起也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馆开幕。

(责任编辑:韵含)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