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幼教馆的孩子和黄勇一起喂落难小狗。
国学馆、低保户、生命垂危的小狗,这本来是三件很难碰到一起的事。然而,在五华区的云南国学幼教馆,一位“低保狗爸爸”却带着小狗走上了课堂,成为“人之初,性本善”的现场体验版。
昨早,记者赶到云南省国学研究会国学启蒙幼教馆。因为接到五华区红花巷社区居民来电,这里有一位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低保单身汉正在救养两只出生不久的小狗,低保户和落难小狗每天的生活牵动着五华公务员和社区孩子们的心,而这样一件爱惜生命、呵护幼小的真实事件,也成为了云南省国学研究会国学启蒙幼教馆的身教素材。
国学馆里,一群孩子围着一个脸膛黝黑的中年汉子,争着给他那同样长得黑不琉球的狗崽喂奶。这个男人叫黄勇,是五华区的低保户、国家四级残疾人,43岁还没成家的他,每月靠280元低保金和些许拾荒维生。就在平安夜那天傍晚,他从翠湖拾捡了许多矿泉水瓶,正准备从螺峰街菜市拾捡一些白菜叶子回家煮吃,却在一片蚕豆壳子堆里发现了两只冻得啰啰嗦嗦的狗崽。“我养不起狗,但这是两只还没断奶的狗崽,我不能眼看着不救。”黄勇说。
于是,黄勇红花巷那间不足八平方的破房里,从此多了两只小狗崽。他每天乱出乱进买奶喂奶,很快小狗也被人唤作“黄一”、“黄二”之类的名字,成了黄勇这个低保单身汉的孩子。可是,单单两只小狗每天要喝掉一大盒1000毫升牛奶这件事,对于黄勇来讲也是很艰难的。 记者看到,五华区宣传部的公务员李涛一下班就带着牛奶来看狗崽,五华区水晶宫社区的职工也来照料狗崽,国学馆的孩子们甚至还把家里的大白兔奶糖也带了来。李涛说:“我们应该更多关注身边这些关爱生命的事情,有条件的可以把小狗崽带回家好好呵护,没有条件的,也要帮助低保户和小狗做些力作能及的事情”。
正因为这样,国学馆、低保户、落难小狗这三件事情走到了一起。低保狗爸爸走进国学馆,为孩子们上了一堂“人之初,性本善”的现场体验课,这也是五华区在国学启蒙教育上的一次崭新尝试。云南国学幼教馆贾建森老师谈到,善待生命、关爱弱小,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中人性善良的一面,也是我们应该通过国学启蒙教育传输给孩子们的理念。
(责任编辑: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