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一村》剧照
《宝岛一村》剧照
即将于深圳打开内地巡演“阀门”的台湾大戏《宝岛一村》,2010年1月8日、9日将在深圳大剧院登台亮相。这部戏成为热门早在诞生之初就已注定,因为该剧的两个主创者分别是赖声川和王伟忠,前者是台湾地区最卖座的话剧导演,后者是“台湾电视综艺教父”,他们用台湾特有的文化现象——眷村为灵感来源,合力打造出了这部被赞为“台湾版《茶馆》”的大戏。
下周,赖声川将亲自来深,为这部戏的内地首演预热。据悉,目前门票销售火热,主办方正在考虑增加场次。
【灵感之源】眷村文化
创作背景孕育多位大腕
眷村,是1949年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人及家眷的住宅区,是台湾特有的一种居住区域、生活形态与族群文化。初到台湾时,大家的居住空间简陋而临时,每家都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大。紧密相依的聚落里,夹杂着南腔北调、四川牛肉面与韭菜饺子争香的热闹景观;竹篱笆里外的族群交会,也渐次上演。眷村里形成一种独有的多元文化融合的“眷村文化”,滋养了很多日后我们熟悉的名人。
林青霞、张艾嘉、龙应台、邓丽君、王伟忠……都是从眷村中走出的。很多成长自眷村的“外省第二代”日后成了台湾艺文界的大腕和传媒界的要角,在他们身上总能看到这种“多元文化”气质的自然流露。台湾很多热门作家喜欢把眷村当成一个创作背景,朱天文、张大春等都写过这类小说。《宝岛一村》在台湾公演后,反响空前,和同年的电影《海角七号》一样,成为近年来台湾文化界的最大奇观,也是因为,多数台湾人,都能找出跟眷村的种种关联。
“很多人拖家带口地来看,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原来眷村的人,但他们都能从中寻找到共鸣。每次谢幕都要半个小时,前一分钟笑得前仰后合,后一分钟就哭得稀里哗啦。”赖声川回忆说。看完它,“眷村小孩”林青霞说:“我如醉如痴,时而感伤,时而欣慰,有时大笑;有时哭得抽泣,泪还没干又破涕而笑,还没笑完又哭将起来。这是什么样的一出戏?把我弄得像个傻子一样”。
赖声川说起这个戏,很是感慨,他说,这个戏的轰动程度,和剧场里引发的感动,让他想起了20年前的《暗恋桃花源》。
【戏剧之脑】赖声川
给女儿的信用在了戏里
凭着一部《暗恋桃花源》红遍大江南北,赖声川也成为内地市场最卖座的话剧导演。可是,他却将《宝岛一村》当成了自己20年来的巅峰之作。“如果只是以首演票房来计,《宝岛一村》这一年来的票房已经超过了当年的《暗恋桃花源》,是台湾近7年来最火的话剧。”赖声川的太太丁乃竺说。《宝岛一村》内地巡演开票第一周,上海票房一下售出三分之一,北京五分之二,最夸张的是深圳,已经要求加场。
有人将《宝岛一村》比做台湾版《茶馆》,赖声川说:“当我听到这样的评价时,我觉得自己快要钻到地洞里了,真是不敢当。”赖声川坦言:“这部戏要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讲几十年的历史,需要有个架构,一开始我没有找到架构的方法。伟忠开始讲故事、讲童年经验,我突然觉得我看到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