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遐想》剧照
《浮士德》剧照
《窝头会馆》剧照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也是戏剧院团体制改革的关键性年份。在对话剧的本体特征和产业化走向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展,话剧创作在这一年度里,迎来了它期待已久的繁荣和昌盛。如火如荼的小剧场话剧自不待说,就是大剧场话剧,也呈现出蓬蓬勃勃的状貌和人气。献礼剧目、经典剧目和专门为市场定制的喜剧和悬疑剧等一一登场,共同绘就了话剧园地的五彩缤纷。
献礼剧目是2009年的重头戏,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其中以部队院团的话剧创作最为抢眼,如《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遐想》、《陀螺山一号》、《风雪漫过那座山》、《吼叫水》、《雷霆玫瑰》等。
《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遐想》是继《突围》、《圣地之光》之后,总政话剧团的又一部政论剧尝试。这出戏,以它有别于传统戏剧创作规范的主题、人物、情节和结构处理,创立了一种新的美学原则,让人们领略了它那宏大叙事的魅力。在这部戏中,主题的多义性和公开性取代了传统戏剧的单一性和隐蔽性,人物形象的共性和代表性取代了个性,相应的情节设计中不再是情感关系或个体命运,填补它们的是国家意志、政治关系和群体命运。而这些情节的连接,也不再呈现为那种因果相连、层层递进式的单线形状,更像是一个并列、开放、发散着的网络。应该说,这种戏剧体裁与我国60年大庆的时代需要是相匹配的。
作为一部正面描写我军“现在进行时”的高难度作品,南京军区创作的《陀螺山一号》通过描写“80后”的新一代军人以及他们的领导和父辈三代军人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心理战术、高科技作战手段,如电磁干扰、DW—6目标识别跟踪系统等方面进行的努力和奋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军人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远见卓识,以及他们的忠诚、智慧和胸怀。剧作在对一场超常规军事演习的描写中,让我们看到了当下新军事变革的历史进程以及发生在军队指挥员头脑中的有关军事思想、军事观念的巨大变化。
当代军旅题材的作品还有《雷霆玫瑰》和《吼叫水》。空军政治部推出的《雷霆玫瑰》从“塑造自我”和“融入军队”两个方面入手,抓住了新一代女兵的成长特点,描写了战斗机女飞行员在空军航空大学、空军第一飞行学院进行各种科目和心理素质的训练,最终成为优秀人才的历程。《吼叫水》以其热烈的舞台风格、精彩的打井场面、众多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兰州军区给水团官兵执行“百井支农富民”工程任务,帮助地处宁夏南部山区,自然环境恶劣,长年干旱缺水,祖祖辈辈喝苦涩咸水的吼叫水村打出了甜水井、“富民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