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探访赵毅衡:中国的学术实用性及“无用”的思考

2010-01-11 11:30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佚名
如果中国当代学人再不做原创性思考,只是在琢磨如何挤入“核心期刊”的话,我们的学术水平或许就在接近于中国男足——这是著名学者赵毅衡关于学术实用性和“无用”性的冷思

核心价值

如果中国当代学人再不做原创性思考,只是在琢磨如何挤入“核心期刊”的话,我们的学术水平或许就在接近于中国男足——这是著名学者赵毅衡关于学术实用性和“无用”性的冷思考。

核心人物

赵毅衡,四川大学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及符号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符号学与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194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成长于上海。毕业于南京大学英文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莎学专家卞之琳,获文学理论硕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任职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终身资深讲席。作品《新批评文集》《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史人物》等。编译的二卷本《美国现代诗选》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诗界。

 对话

  应容许少数人做“无用”的思考

  坎坷经历中那段“心译”史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有关你的数十篇报道里,你的人生经历几乎是一个空白点。能否为我们勾勒一下?

赵毅衡(以下简称赵):我父母毕生从事财政工作,抗战之前随单位迁移到广西桂林,那里成为了我的出生地。抗战胜利后,我们一家回到了上海。我的小学、中学时代都在上海度过。上海的建筑、城市格局、西方人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等,我印象深刻。实事求是地说,上海文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记得我就读的中学叫复兴中学,就是现在的复旦大学附中。

记:你的成长过程里,是如何建立起阅读习惯的?

赵:1949年前后,百废待兴,读物乏善可陈。但上海毕竟是大都会,我和弟弟、妹妹还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些课余读物,古典小说、西方小说、连环图画等等,囫囵吞枣,大饱眼福。

记:南京大学毕业后,为什么去了一个军垦农场?

赵:上海人有一个顽固的习惯,无论如何都不离开上海。我与其说是被分配到农场,不如说是受运动牵连“发配”而去的。1968年“文革”正如火如荼,我们这些英文系的毕业生处境可想而知。农场是军事化管理,哪有什么私人空间?200斤一包的米包,180斤的黄豆包,我也跟工人一样,扛着上跳板。

记:含辛茹苦的岁月,对学者固然不利,对有些人而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经历,却十分宝贵。

赵:有件事让我想到了道德的两面性。成天叫嚷“斗私批修”的环境,发现别人的“恶”成了革命的标志。人性被降低到最底部,什么“恶”都暴露出来了,“恶”反而成为了一个时代最大的符号。一个来自城市的女青年累得不行,手脚放开躺在一块木板上休息。火眼金睛的农场领导,在百米开外冲刺而来,高声训斥这不道德的举止。讽刺的是,农场领导晚上巡夜,伸手捏女青年的被子以示关心。这个领导人的标志性动作也是符号啊,哪知被女青年告到军区,成为了罪行。当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符号学,后来发现,这的确是值得思考的符号学现象。

记:后来好像还在偷学英语?

赵:3年后我被发配到徐州郊区一所小煤矿当矿工,一干就是7年。平时学《毛选》,我就“心译”为英文,应该说每个字都咀嚼过。一个头头见我埋头于雄文,认为我在敷衍做面子,决定让我出丑,命令我当众背诵一页刚刚学习的文字,不料我背得一字不差,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记:你这段奇特的“心译”史,不但为你的英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你获得了很多书本外的体悟。

赵:是的。后来我成为卞之琳先生的研究生,以及到美国伯克利求学,“心译”雄文的过程让我受惠颇多。我在《礼教下延之后:中国文化批判诸问题》后记里记录了当时的感受:“1978年早春,我从黑咕隆咚的煤窑里爬出来,地面亮得睁不开眼,但也凉得叫人打战。十年的体力劳动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几十年来的文学方式和批评方式,所谓反映真相的现实主义,只是浅薄的自欺欺人主义。我贴近生活,贴得很近,我明白没有原生态的生活,一切取决于意义的组织方式。”

记:我记得卞之琳有一首名诗叫《距离的组织》,就是将各种距离感组织在一起的意思。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你的思考里已经暗示了一种与大师殊途同归的认同迹象。

赵:汉语写作中有两个最唯美的作家,一是诗人卞之琳,一是小说家张爱玲,艺术就是形式的组织,从形式探视文化。我正是在卞先生的建议下,把学术重点放在形式论研究方面,这构成了我毕生用力的方向。

  发展需要符号并制造符号

记:你的不少文章涉及传统问题,你所说的“礼教下延”是什么意思?

赵:宋明理学的社会实践首次在中国推动了俗文学的兴起,以及礼教下延。明初规定,表彰节妇孝子,只针对百姓,不给有功名的士子官吏家族,这意味着只有百姓才需要教化。这种政策造成了全民道德狂热。明清两代历史成为中国文化的衰败史,这至少是原因之一。所以,礼不下庶人时,君子彬彬有礼;庶人尽礼之际,君子以非礼骄人。当然,你试着也可以用这样的观点来看待如今的经济。

记:你怎样看待目前的国学热?

赵:大概隔几十年总要来一回。胡适、傅斯年就专门谈过三十年代的国学热。读过孔飞力的《叫魂》吗?如果宽泛一点,50年代的民歌运动也可以视作其组成部分。我只是说,这些尊崇儒术的热情与真正的学术无关。而且,我忙里偷闲喜欢听古典音乐,所以从来不注意电视里的这类语调铿锵的讲座。

记:以前人们总是提倡勤俭节约,如今刺激消费已经成为热词,到底人们在消费什么?

赵:如果你有了一台经济型轿车,但渴望换一台“宝马”,这其中的差异就是符号问题。因为“宝马”固然比经济型轿车好,但不至于好到它可以从公路上飞起来。如果你觉得自己实在需要贴牌,傍上名车,就说明你很需要一个大符号来填充。但倘若你开的是一辆“路虎”,它表达的意思就更加丰富:我并不比开“宝马”的人钱少,而且还是资深的户外运动家,情商、智商、财商都很高。“符号消费”就是用这种“天鹅绒拳套”击碎着都市人的自尊。这固然反映了符号附加值带来的群体焦虑症,其实也说明了一个经济规律,发展是需要符号的,发展就注定要制造符号。

按照法国学者波德里亚的说法,一旦把商品当作表达意义和信息的符号来操纵和使用,它就属于“符号消费”。其领域包括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所有社会空间:身份、经济实力、权力、受尊重程度、趣味修养、人格特征和个性、价值观、信仰等等,这些就是人们得以同他人区别开的所有特征。

相关推荐
合作单位
  •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 文化部
  • 教育部
  • 中国文联
  • 中国社会科学
  •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高等教育研究
  • 孔子学院
  • 孔教学院
  • 孔圣堂
  • 大同书院
  • 问津书院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