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左)与崔砚君
作为春节晚会中最具重量的王牌,语言类节目向来是亿万观众最为关注的春晚主菜。日前本报记者专程赴京采访春晚语言类节目终审,提前品尝了虎年春晚的“笑餐”,并带着观后感独家专访了语言类节目总统筹崔砚君。崔统筹向记者介绍说,今年春晚相声小品节目的特点是“三新”,如果不出意外,最终将有10个相声小品节目登上春晚大舞台,为全国观众在除夕之夜带去欢笑声。
新题材:贴近生活才是硬道理
回望春晚历程,几乎每一年的相声小品都会有和国家大事沾边的题材,包括2008年赵本山的《火炬手》和2009年黄宏的《黄豆黄》,可是今年的春晚却有点儿例外。崔砚君说,虎年春晚相声小品更注重题材的生活味儿,这是今年最特别的“题材新”,就连一些大题材之作,也因为表现形式的新颖,而显得愈发生动,崔砚君特别拿《我心飞翔》举例:“这个小品之前的版本略显空洞,之后添加了生活化的台词和角色关系后,变化很明显,包袱抖起来也能被观众接受了。”
崔砚君说,离老百姓最近的题材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这是多年春晚实践最过硬的道理。今年,从蔡明和郭达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家有毕业生》,到李伟健和武宾的《超级大卖场》,还有湖北小品《五十元钱》,都是贴近普通人生活的现实题材,在审查时几乎每个年龄段的观众都笑得出来。
新台词:时尚网络语言只能选用
记者在终审现场发现,今年网络流行语和时尚话题在相声小品中的运用比往年更为集中,颇受争议的曾轶可就分别在冯巩、姜昆和大兵的3个节目中“现身”,她的“绵羊音”被集中调侃,甚至都容易被观众搞混。记者就此现象询问崔砚君时,他表示“只要运用得当,春晚不拒绝时尚台词和热点话题”。崔砚君说,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除夕的春晚就是一次年终的欢笑总结:“在节目中带领大家重温去年最热门的现象,说一说最时髦的词汇,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崔砚君透露,在审查过程当中也有节目为了借用网络流行语,在情节安排上有生搬硬套的嫌疑,“我们编导组及时进行了调整,有些作者和演员也自觉删减了一些赶时髦的台词。”而冯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自己作品中的网络台词都是与剧情息息相关的,“其实网络语言有好多都非常有意思,但是想巧妙运用在作品里还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要从中大浪淘沙。”
新面孔:“初生牛犊”都很勤奋
观众年年呼唤春晚要用新面孔,但真正能走上春晚大舞台的新人却是凤毛麟角的。今年两位相声界的新秀贾玲和白凯南带着作品《大话捧逗》一路过关斩将,记者在终审现场发现,《大话捧逗》虽然出场顺序不太有利,排在第一个节目,但几乎是现场赢得最多笑声的节目,这对于新人来说是相当难得的。
对此崔砚君表示,新人恰恰不像老将背有沉重“包袱”,所以表演起来轻松上阵,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也在情理之中。另外在影视圈里大红大紫的殷桃和闫妮,对于春晚而言也是彻头彻尾的新人,崔砚君透露她们在排练时从来没有因为有表演经验而懈怠,让改本子也无怨言:“这样的态度表演出的作品,肯定错不了。”
当记者把今年春晚将有几个相声语言类节目能最终闯关成功的问题抛给崔砚君时,他也毫不回避:“今年作品整体来说质量都不错,而且演员们最后也克服了时间和档期非常紧的困难,如果不出意外,除夕夜能亮相的相声小品会有9到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