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面目全非 贵州最大岩画群:没成“国宝” 先遭推倒

2010-01-25 09:11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刘虎
鱼梁河边炊烟袅袅,顺着钟乳石和向外延伸的崖壁升腾而去;一处自悬崖内流出的潺潺泉水边,几位妇女卖力地清洗着男人们打猎所得的食物;孩子们则嘻嘻哈哈地玩耍……这极可能

鱼梁河边炊烟袅袅,顺着钟乳石和向外延伸的崖壁升腾而去;一处自悬崖内流出的潺潺泉水边,几位妇女卖力地清洗着男人们打猎所得的食物;孩子们则嘻嘻哈哈地玩耍……这极可能是几千年前一群先人依洞而居的生活场景。

几千年后的现代,人们在他们生活的地方发现了许多生活遗迹,以及500多幅形态生动的岩画。可是,保存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作为贵州省规模、数量最大的巫山岩画,最近却被发现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令人痛心。

春秋岩画:如今面目全非

1月初,两位慕名前往龙里县谷脚镇谷远村的巫山岩画参观的贵阳市民,看到了令他们极为震惊的一幕:该县修建的用于保护岩画群的大门及数百米围墙均被推倒,铁丝网已不见踪影;部分岩画被涂得面目全非;有的岩画还被敲落在地上。

据了解,巫山岩画是贵州境内迄今发现的古岩画群中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成画年代最早的一处岩画。该岩画群因分布在龙里县谷脚镇巫山石崖上,而被专家命名为龙里巫山岩画群。

考古学者还在地表灰褐色泥土堆积中采集到先民在此生活留下的红褐色夹砂绳纹陶片、动物骨头等。根据这些采集到的遗物,专家初步推测遗址的年代为春秋时期。

附近村民:这地方没人管

这些是谁破坏掉的?为何破坏?几位村民说,这地方没人管,但来看的人很多,也不知道是谁干的。谷远村村主任杨明智则告诉记者,现在保护区域的大门处以前也有岩画,但后来被承包附近水库的人毁掉了。用于保护的围墙及大门是2004年修建的,2009年8月,他们发现围墙被推倒了。杨明智认为,是从谷脚镇方向过来的人,破坏了岩画。

龙里县旅游局局长罗士朝、县文体广局局长沈连富称,巫山岩画系近年来被人为破坏,县里已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关措施,划定了控制范围,聘请当地村民值班守护,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保护经费用于保护设施的修建。

不过,针对“聘请村民值守”,谷远村村主任杨明智却表示,该村67岁的杨开祥老人在帮忙看管,不准人乱画、不准放牛娃去那里烧火等,但没有工资,是义务性质的。

命运堪忧:本要申请“国宝”

得知巫山岩画遭到了如此严重的破坏,龙里县文物管理部门的人员来到了这里,1月18日,省考古所也派人前往。看到的情形同样令他们吃惊:离地较近的一些岩画已连石头被敲掉,不见了踪影;就连三四米高处的一些岩画,也有人爬上去涂画,少量的“作案”工具是粉笔,更多的被涂上了黑色的“代某某到此一游”、“八仙到此一游”等。

事实上,在巫山岩画被市民发现严重破坏之前,龙里县完善了巫山岩画的相关申报材料,已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了省文化厅的支持”。贵州省文物界人士认为,极可能申报成功。但是,在疏于保护、多幅岩画已受到刻画、破坏,岩壁局部还出现了人工添加绘画的情况下,申报可能出现变数。

这些岩画保留至今不容易

巫山岩画发现于2001年,位于谷脚镇谷远村巫山组,包括以红色颜料、手指平涂绘制的图形五百余幅。

岩画内容涉及怪异奇特的舞蹈、牵牛、骑马图案以及圆点、竖线等多种抽象符号。大致可分为祭祀舞蹈图,原始生殖崇拜图、放逐图、田畴图及各种形状的牛、羊、马、犬和大鸟,从图像描绘出的物像上看有人物、动物、天体(太阳)、抽象符号四个类别,最大的有几平方米,最小的只有指甲般大小,题材极为丰富,反映了原始的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审美观念等丰富内涵。它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这在国内岩画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考古专家分析,这些岩画是用当地丰富的赤铁矿石磨成粉末后,加入动物或人的血液,再混入骨胶制成的红色颜料绘制而成,长年累月,渗入到岩体中不易褪色才保留至今。

(责任编辑:木兮兰兮)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