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汉华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他就开始研究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对牛郎织女传说源头的研究也比较早,足迹踏遍整个汉水流域。“源头应是在襄阳,因为襄阳那有一个最古老的人神恋爱的传说,还有与这个传说相关的一个古老节日叫穿天节,而且这个节日的基本内核和七夕节是相通的。省内的襄阳和老河口都可以打这个牌,可以说汉水流域的其他城市都可以打这个牌,比如荆门、荆州、孝感等。”杜汉华十分肯定地说,但是神话能够发展到这一步,之前还应该还有源头,这就是为什么除了汉水流域,山西、山东、陕西、河北、江苏等地,也纷纷表示自己是牛郎织女的故乡的原因了。
现状:全国各地争当娘家
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与牛郎织女,这是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前三者的起源地都已得到确认,唯独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悬而未决,这也引发了全国十多个地方的竞争,甚至连日本的福冈,也在争自己是牛郎织女的故乡。
杜汉华教授表示:旅游文化品牌就像酒家门前的旗帜,你要招一招人家才知道你有酒,牛郎织女故乡这张牌就能起到这个效果。
在国家公布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尘埃落定,山东沂源、山西和顺成为赢家。杜汉华表示这让他非常痛心:“我们抱着一个金娃娃却不重视。非常遗憾。相关资源遭到破坏,就更令人痛心,比如襄阳万山最有可能是牛郎织女神话的起源地,而现在正准备在万山附近建大桥,我看了就像是心里塞了猪毛似的难受,这地方现在连旅游景点都不算。”
杜汉华表示为此多次向省市有关部门写信,呼吁重视对牛郎织女神话起源地的开发利用,但回应寥寥。“所以我到一个地方,只要是汉水流域,我就建议对方打牛郎织女这张牌来开发旅游。”
期望:手握牛郎织女旅游商标,希望省内开发
杜汉华说,自己曾打算注册牛郎织女和七夕节的旅游商标。不过并没有多少人理解,包括家人。“我也做家里人的工作,希望他们拿出万把块钱把牛郎织女和七夕节的都做了,但是没能如愿。”杜汉华最后只注册了牛郎织女旅游商标。“现在打牛郎织女旅游品牌的,都要考虑是否侵权的因素。”山东沂源打“牛郎织女故乡”这个旅游牌时,去注册商标,发现核心旅游商标杜汉华已经注册,打电话希望杜汉华能出让。“具体出多少钱我没问,我当时说,你们来买的话大不了就是几十万上百万,多的你们也不会给,别说是几十万上百万就是上千万来买我也不愿意给。”“湖北如果有城市愿意真正去开发牛郎织女这文化名片,我愿意将手中的商标出让。”杜汉华说。
(责任编辑: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