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葡萄牙汉语热方兴未艾 合格教师队伍亟待建设

2010-01-27 09:29
来源:中广网 作者:高靓
葡萄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孔子学院汇报演出中,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王安同和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字正腔圆、满怀深情地演唱

葡萄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孔子学院汇报演出中,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王安同和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字正腔圆、满怀深情地演唱这首中国歌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节目的指导者、葡萄牙米尼奥大学东方学系主任、孔子学院院长孙琳女士告诉记者:“在葡萄牙,越来越多的人想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据孙琳介绍,位于米尼奥省省会布拉加市的米尼奥大学是葡萄牙第一所开设中国语言文化公开课程并创建孔子学院的大学。从1991年至今,先后有数百名学生在这里研修汉语。目前,葡萄牙已有10多所大学和机构开设了汉语公开课和选修课,参加学习的葡萄牙学生人数过千,其中一所大学把汉语列为企业关系专业的必修外语。近年来,一些中小学也将汉语列入了必修或选修课程。

在葡萄牙,学习汉语的群体和目的不尽相同。对于一些中小学生来说,主要是因为家长在企业工作,切实感受到汉语的重要性,希望他们的孩子能掌握这门语言,为今后就业增加筹码。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汉语的人主要来自新闻系、东方学系、国际关系系,他们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借此了解中国。此外,到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还有许多社会人士,包括教师、企业家,甚至是退休的老人,他们来学习的理由多种多样,有的仅仅因为家里有某样中国的物品,便产生了学习汉语的兴趣。“由于有澳门这座桥梁,葡萄牙人总是觉得他们与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在葡萄牙从事汉语教学、研究及推广工作近20年的孙琳说。

“当然,汉语热也与葡萄牙学校鼓励多元文化的理念有关。”孙琳告诉记者,葡萄牙的许多中小学提倡让学生学习多种语言,为学生了解世界创造条件。每到周末或课后,学校里就举办与所教语言相关的文化节、美食节,邀请孩子和家长共同参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校举办中国日或中国周活动时,孔子学院的师生便成了座上宾,到学校办讲座、办展览、举行演出的邀请令人应接不暇,而他们带去的中国书法、绘画、乐器、歌舞等都令葡萄牙孩子着迷。不过,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老师给取的中文名字,仿佛有了这个名字,就受到了文化的洗礼一般。

据孙琳介绍,葡萄牙中小学生学习比较轻松,通常没有什么家庭作业,不少学校上午上课,下午则是由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分小组进行的活动课、兴趣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老师布置了“植物”这个题目,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就能写出长篇报告,还有的主动找到汉语教师,请他介绍中国的植物盆景。这就要求从事汉语教学的中国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以适应葡萄牙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葡萄牙的教育方式和特点也会对中国教师有所启发。看来,交流是相互的,孔子学院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解当地教育、文化的窗口。

“随着汉语热在各国兴起,合格汉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孙琳说。为此,孔子学院与米尼奥大学文学院汉语系密切合作,共同主持一项中葡跨文化研究的硕士课程。这个课程的招生对象是葡萄牙籍的汉语专业毕业生和中国大学葡萄牙语系毕业的本科生。许多学生加入了汉语推广志愿者队伍,对他们来说,这也是中葡学生加强交流、学习对方国家语言文化的大好机会。

(责任编辑:蝶澈)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