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昆曲传承进北大校园 成“史上最奢侈的课”(2)

2010-03-30 10:39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周怀宗
这些学生究竟是因为什么选择昆曲呢?是追逐时尚,还是因为别的原因?一位选修了这门课程的同学告诉记者:我接触昆曲是从中学开始的,最早是和家里


  这些学生究竟是因为什么选择昆曲呢?是追逐时尚,还是因为别的原因?一位选修了这门课程的同学告诉记者:“我接触昆曲是从中学开始的,最早是和家里人一起去剧场看,就觉得特别美,虽然刚开始听不大懂,但是辅助剧场的字幕也能看明白。真正喜欢它的原因还是它能够营造一种非常高雅特别的意境,正是这个吸引了我,上大学以后,能遇上这么一门课程我觉得特别幸运,它的那种平静宁远让人沉醉。”


  学习昆曲显然并不能对一个人的社会生存能力有所补益。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选择这样一门选修课是否对就业有帮助?另一位同学表示:“其实我所看重的并不是它能让我多多少就业的机会,这样的课程或者培训有很多,我去听课也没想着要怎么怎么样,更不用说成为一个合格的演员了。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欣赏昆曲,是对自己文化素养的一个补充,这个东西可能不是实实在在的学历、技能,但它在未来发挥的作用我觉得应该会很大。”


  成为“史上最奢侈的课”


  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种类,在当今社会缘何大兴?诸多的年轻学子又为什么选择这一门生涩难懂的艺术课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说:“我觉得这一点不出人所料,真正的美,不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一个群体,都会得到反映。北大的昆曲课被称为‘史上最火的课’,我倒觉得这是‘史上最奢侈的课’,能够在这样一个课堂听这样的课,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种缘分,有这样的幸运。”


  昆曲演员周好璐则表示:“学生热烈追捧昆曲,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昆曲在历史洪流之中、变迁之中,还有现在比较浮躁的这种整个的大环境之下,没有搅乱它的清丽优雅,而是始终保持本真淡定的艺术气质。所以我想像昆曲这样一种艺术,使接触它的人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会产生一种文化的归属感,虽然遥远,但是很亲切。”


  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觉


  从社会到学校,昆曲在全中国掀起了一轮热潮。田青认为,出现这种热潮,其背后是整个中国经济强大之后自然而然的文化自觉。他说“今天中国由于经济的富强,而逐步地产生了一种文化自觉。你如果是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就更谈不上欣赏昆曲了,所以叫‘衣食足然后知礼仪’。北大学子对于昆曲以及其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那种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反映了这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自觉。”


  觉醒后的文化自觉意味着对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保护,同时还有传承。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白先勇说自己不喜欢“遗产”两个字,应该翻译成“继承”更好,因为传统是活的,还会不断地发扬下去。白先勇表示:“可以说我们是在现代与传统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节点,首先我们演出的是一台正统正派正宗的昆曲。其次,我们尊重古典,但不因循古典,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所以我们又是二十一世纪的《牡丹亭》。”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