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清明祭扫崇尚文明风

2010-03-31 09:1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谢炳碧
随着祭扫观念的改变,网络祭扫、环保祭扫、低碳祭扫等开始走进生活。

  又是一年清明时,在澳大利亚工作的钱先生专程回国扫墓。


  “我常年居住在国外,没机会在清明期间回国祭扫,去年在一个祭扫网站建立了网络纪念堂,表达对奶奶的怀念。”钱先生感慨道,“今年回国后发现清明祭扫的方式与前几年有很大不同,大家都用鲜花祭奠、植树祭奠了,既怀念了故人,又不破坏环境。”


  随着祭扫观念的改变,网络祭扫、环保祭扫、低碳祭扫等开始走进生活。“现在的清明祭扫中透出了新意,更多了一份绿意。”钱先生说。

清明祭扫崇尚文明风


  捧着鲜花悼故人 
 

  3月27日,不少北京市民到八宝山人民公墓进行祭扫。今年北京春来得晚,但墓园里的松树和往年一样发出了新枝,唯一不同的是“花”多了。


  家住北京的赵阿姨一大早就手捧菊花到墓园祭扫。赵阿姨说,去年她是带着纸钱来公墓祭扫的。她看见周围的人都用鲜花或是绢花进行祭扫,觉得用花代替纸钱的方式很环保,而且故去的母亲也喜欢花,于是将手中的纸钱投入墓园设立的箱子换取了一束绢花。


  “今年我直接就带着菊花过来了,”赵阿姨说,“用花祭扫能传情,让人少一分哀伤,多一分怀念,也为环保出力。”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墓园里的人越来越多,“花”也随之多了起来。


  “我刚来做志愿者时,清明节墓园烟雾缭绕,空气很不好,纸的灰烬也随着风到处飘。完成一天的志愿服务后,总感觉到头疼和气短。”在八宝山人民公墓当过几年志愿者的小王说,“从去年开始,墓园开始推行‘纸钱换绢花’的活动,并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今年,大家都自发的带着鲜花来祭扫。”


  在民众自发文明祭扫的同时,许多单位也参与到文明祭扫的宣传和推广中。北京石景山城管大队在公墓前举办“冥币免费换鲜花”活动,并设置文明祭扫宣传展台,倡导文明祭扫理念。


  文明祭扫转观念


  与北京相似,全国各地都开展了相应的文明祭扫的活动。上海、江西等地方采取恭读祭文、植树、河里撒花等方式祭奠故人。


  民俗专家介绍,近年来祭扫方式的改变与大众观念的转变有关。


  “以前来祭扫,我总认为只有比别人家纸钱烧得多,鞭炮放得久才是孝顺。”


  回海南老家扫墓的宁先生说。3月中旬,宁先生居住的社区便开始宣传“文明祭扫,平安清明”。


  “现在提倡低碳生活,节约用水用电,其实祭扫也一样。”宁先生说,“今年祭扫,我就领着家人去坟头除草,用野花野草做个小花环,陪故人‘聊天’,既怀念了故人,又不打扰故人的清静,挺好的。”


  民俗专家朱学存介绍,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人们已经习惯了复杂的祭扫习俗。这些习俗中,夹杂着一些封建迷信色彩。


  “现在人们开始接受献花等祭扫方式体现出文明的潮流。”朱学存说,“人们有了多元选择的可能,文明祭扫成为一种趋势。”


  今年,在北京读研的熊先生选择了网络祭扫。


  “老家有个习俗,在清明节,外地的游子要在柚子上点蜡烛和烧纸钱,以此寄托对故人的思念。”熊先生说,“今年我准备在网络纪念堂上怀念爷爷奶奶。父母很理解,也很支持。”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