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中国土司王故都“老司城遗址”将进行考古发掘

2010-05-06 14:28
来源:新华网 作者:秩名
“五一”期间,湖南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一行5人就老司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进行重点调研,并为老司城的考古发掘“绘制”工作线路图。
中国土司王故都“老司城遗址”将进行考古发掘
记者5日从湖南省文物局获悉,“五一”期间,湖南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一行5人深入湖南永顺县,就老司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进行重点调研,并为老司城的考古发掘“绘制”工作线路图。
 
陈远平5日对记者说,根据老司城考古发掘工作线路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望2010年9月进驻老司城正式开展发掘工作。届时,沉睡了800多年的中国土司王故都“老司城遗址”将在世人期待中撩开其神秘的面纱。
 
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东19公里处的灵溪镇司城村,涉及范围约2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区域15万余平方米,是800多年土司辖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古长城专家罗哲文等誉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和“全国保存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保存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迹,其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土司制度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世袭首领,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
 
湖南永顺县属于土家族地区,这一地区的土司制度始于五代,初为竭糜制度,发展于宋,完备于元、明两朝,由褐糜制度发展成为土司制度,终止于清中叶,长达800余年。
 
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国力强大,为加强边远地区的中央集权管理,对西南诸土司实行“改土归流”。雍正六年,永顺土司彭肇槐自动献土,皇帝诏谕,改为流官,带着子孙离开湘西,回江西祖籍地方立户,延续了九个王朝计818年的永顺土司政权终于宣告结束。从此,老司城逐渐冷落萧条。
 
记者看到,茂树翠竹掩映中的老司城遗址上,木为墙柱、黛瓦盖顶的典型土家族老民居依然错落有序。土司内宫、寝宫、乐宫、地宫、御街和城墙、城门、烽火台、摆手堂、演兵场、土王祠、祖师殿等遗址显示出的建筑格局,隐约让人感到古城昔日的气势与辉煌。
 
据悉,在此之前,为了给老司城的考古发掘“铺路搭桥”,永顺县已投入100多万元开展前期有关基础性工作。湖南省文物局也已将老司城遗址作为大遗址保护项目向国家申报,为下一步编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方案、筹建中国土司博物馆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