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邢台沙河深山发现石楼群古村落

2010-05-11 14:07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秩名
沙河市柴关乡王硇,邢台的一个类似于英谈式的古村落、古建筑群被发现。
像是城堡一样的石楼,院院有楼,房房有耳,整体建筑风格既有北方建筑的粗犷、古朴,也融合了南方建筑的秀气,像是一幅斑驳的油画。
 
沙河市柴关乡王硇,邢台的一个类似于英谈式的古村落、古建筑群被发现。
 
据调查,此处古村落全村有310多户人家,810多人口,村落集中,除嫁进来的媳妇之外,全村姓王。据村中老人介绍,在明朝永乐期间,祖籍四川成都府两岗村的王氏先祖镇京总兵王得才,护卫皇家贡品在沙河正招一地附近被劫,不敢返家,于是选择了沙河王硇这样一个山区安家,现在村中年代最久的老房子就是当年先祖搬到这里后修建的。在村南一座已经无人居住的石房房顶椽子上隐约可见“明”的字样。
 
【最高可达18米的石楼群】
 
石楼群是王硇古建筑群最鲜明的特色。走在王硇村的大街上,记者发现,这些最高可达18米的石楼像堡垒一样高耸。每一座,每一层,既条理分明,又浑然一体。在梧桐花、绿树的掩映之下,从外表上看,像一幅整体匀实、颜色相间的水墨画。而根据王硇村村支书王现增介绍,初步推算,王硇村这样的石楼建筑面积有72000多平方米,占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有大小楼房一百多座,房屋2000多间。
 
在村民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村中的一户老宅。这是一座一进七全院(就是从一个大门进入,可以串遍七座院子,七个院子相连),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八个大门,门外有碾子,有水井,有牛羊圈。这一进七全院,有门相通,这些相通的门有的就建在屋内,被柜子挡着。一些门为了现代居住方便,已经被堵住,但是堵门的痕迹明显可见。除了主院子之外,在以前,这七个院子都分工明确,比如说有水井的院子,就是做饭的人用来居住,有牛羊圈的院子就是伺候牲口的人专门用来居住,有点类似于山西的王家大院以及祁县的乔家大院。除了村中间的一进七全院外,村里还有一进三全院子,一进四全院,并且院院有楼,房房有耳。
 
这些石楼建筑至今仍旧被村民正常居住,建筑时间有近有远。记者走进一家石楼,一自称已有80多岁的老太太正在一层熬粥,屋内光线略微黑暗。顺着一层内的木质结构的楼梯,记者双手扶着楼梯小心翼翼地爬上去,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这些楼梯并没有发出一点点想象中的“吱吱呀呀”的声音,踩上去感觉还很结实。石楼二层就是村民们的仓库,被用来存放粮食,还有杂物。二层有窗,有门,推开门,就可以直接走到配房房顶。在屋外石墙上,有“民国8年”字样。
 
在另一家石楼,通往二层的木质楼梯,还有保存很完好的扶手。轻轻地用指头敲打这个木头楼梯,会发出一种很有质量感和沉淀感的声音。记者和躺在一层炕上的一个80多岁老大爷随意攀谈起来,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也闹不清楚自家的石楼是啥时候建造的,在自己爷爷的时候,这个石楼已经存在。
 
【古村落的防御功能】
 
根据村民介绍,整个村庄在过去整体上就是一个迷宫式的建筑群落,不必穿街过巷,不必下地,便可以走遍整个村落的家家户户。
 
从村南到村北,从上到下,将近两平方公里的地方,院落交错相通,个别院落还修建有隐秘的地窖,在村中地势较高的石楼上还建有耳房,用来监视村庄四周动静。一旦敌人来袭,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安全转移。村支书王现增介绍说,在过去的几百年间,王硇村从来没有发生过土匪或反动武装彻底进攻并洗劫村庄的行动。
 
【南北建筑风格的融合】
 
王硇村南就是红枫山,漫山遍野的野生枫树。而附近山上,还有两个大山洞,其中一个被当地人叫做无底洞的山洞,就是当地村民也没有下探到过最底部,不知道有多深。
 
和邢台县的英谈比较起来,沙河王硇的石楼更多了几分雄伟的风格,从街上仰望这些石楼,更像是一座座小型的城堡。也可能是王姓先祖祖籍四川,在雄伟之外,这些石楼都隐约可见南方民居的那种秀美特点。
 
至于王硇古建筑群具体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还有待文物专家和古建筑专家进一步考察论证。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