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汶川地震两周年:羌笛传人收徒

2010-05-12 14: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黄耀辉
远古悠扬的《纳吉纳啦》羌笛曲在汶川克枯乡小学教学楼响起,11日,75岁的羌笛传承人龚代仁以“独凑”的形式开始了他在国内首次开堂收徒教学。
汶川地震两周年:羌笛传人收徒
远古悠扬的《纳吉纳啦》羌笛曲在汶川克枯乡小学教学楼响起,11日,75岁的羌笛传承人龚代仁以“独凑”的形式开始了他在国内首次开堂收徒教学。
 
羌笛的起源动人而浪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笛的传承人龚代仁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了“羌笛的故事”:史前,上天派了一男一女来到人间,男子叫杨宝,女子叫歌布,一个在河西,一个在河东,因河水险隔,河西的杨宝吹着羌笛,河东的女子吹着口弦,隔岸思念,后溯流而上,在一个小沟处相会。
 
龚代仁说,从此地球上有了更多的人,羌笛和口弦也就流传至今。羌笛的历史声音靠羌族人传承。上世纪50年代青海省湟中诺木洪地区出土的一支横吹的四孔骨笛分析,其文化年代已有3000年之久,其外形和材质与现在的羌笛皆有渊源。
 
克枯小学校长高炬告诉记者,学校聘请龚大爷教学羌笛,就是要把羌族的文化传承从小学生做起。
 
克枯乡是羌族居住地,“5·12”大地震后,由广东肇庆对口援建。据肇庆市援建工作组副组长兼克枯乡副乡长余锦兴介绍,肇庆提前九个月完成援建任务,仅克枯乡小学总投资约2705.84万元人民币,占地面积94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715平方米。
 
余锦兴说,肇庆工作组还专门为该校添置了一批羌笛乐器,目的就是希望优美的羌笛在克枯乡传承下去。
 
龚代仁羌笛技艺是祖传的,13岁就跟着父亲学。他告诉记者,年纪越小越容易掌握。他过去收徒是一对一,今天是上讲台面对一所学校的学生,心里感到高兴,也愿意无私地把羌笛的技艺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