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地震灾区羌藏文化遗产抢救初见效

2010-05-13 09: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应妮
在汶川“5·12”地震两周年之际,来自灾区的羌藏文化遗产抢救初见成效,由冯骥才领衔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12日在京发布了《羌学文库》和《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
地震灾区羌藏文化遗产抢救初见效
在汶川“5·12”地震两周年之际,来自灾区的羌藏文化遗产抢救初见成效,由冯骥才领衔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12日在京发布了《羌学文库》和《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 
 
《羌学文库》首次集中了国内最强大的专家学者,对羌族聚居地历史文化遗存及地方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整理和研究,是目前出版规模最大、出版内容最齐整的羌族语言文化集成,出版规模超过2000万字,出版周期预计在5年以上,现暂时完稿8卷本合计800万字,内容涉及羌族文学、语言文学、地方风物以及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12日的发布会上率先推出了《汉羌词典》与《白石·释比与羌族》两卷。
 
《中国唐卡艺术集成·玉树藏娘卷》系北京、青海两地藏学学者和唐卡艺术研究专家在对青海安多地区的热贡及康巴地区的玉树进行大规模普查和调研后,完整记录了不同村子的陶瓷、雕塑、绘画、金银加工及建筑技艺,民俗文化及服饰加工等文化艺术。这也是首次对藏娘唐卡艺术进行的全面调查和抢救性记录成果。在三年多时间里,专家工作组拍摄了唐卡制作工序、唐卡艺僧、艺诀等图片资料近2000幅,采访艺人百余人,搜集和翻译的藏文资料近5万字。书中大量珍贵的佛画艺术在藏娘当地的桑周寺或信徒家中珍藏了几十乃至数百年。
 
冯骥才表示,科学的文字性的档案对于一个民族文明的传承非常重要,灾区不仅需要重建物质家园,更需要重建精神文化家园。在专家参与下的保护才是科学的发展和保护,但现在文化遗产普查远未到位,未知的仍然多于已知,还需要更多人发扬对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参与其中。
 
“从北川到玉树紧急抢救地震灾区文化遗产”项目由民进中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文化学院联合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研究所主办。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