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首届“屈原奖”揭晓

2010-06-23 14:31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刘茜
6月16日,由中华诗词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2010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在京举行,上百名旧体诗词作者与研究者与会。
首届“屈原奖”揭晓
6月16日,由中华诗词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2010北京中华诗词青年峰会在京举行,上百名旧体诗词作者与研究者与会。本届峰会主要由首届“屈原奖”揭晓和颁奖仪式、诗词高端论坛等几部分组成。“屈原奖”旨在发现和鼓励优秀的青年诗人(年龄45周岁以下),繁荣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研究、评论和宣传。本届“屈原奖”分诗组和词组两大类别,青年诗人闹莲花斋客、尘色依旧分别获得诗组、词组“屈原奖”。与会专家对“屈原奖”入围作品的特点进行了评介,同时对旧体诗的时代发展作了深入研讨。
 
在时代和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旧体诗词已退出主流地位,但它作为传统的、适合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的诗歌形式,现在正处于复兴的态势。据了解,中华诗词青年峰会将由每两年一届改为每年一届。本次“屈原奖”竞赛的作品,征集了500名青年作者的上万首作品,大体反映了当今青年诗人传统诗词创作的状态。
 
中华诗词青年峰会组委会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讲师檀作文介绍,要把旧体诗写好不是件简单的事,它决不是简单符合格律、挂上某个词牌的名字,或字数等同、字尾押上大致的韵就算旧体诗词了,仅仅满足于对形式的继承或者对古人创作方法的简单描摹,就只能得之皮毛,诗词“言志”的创作主旨便会被忽略。
 
旧体诗词的老辈诗人,多是离退休干部或高级知识分子。自上世纪90年代,旧体诗词的青年创作群体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大多依托互联网创作。出席本届中华诗词青年峰会的代表来自多个社会群体,包括工人、高校学生、宗教界人士等等。不同职业的青年诗人以旧体诗反映多元的现代生活、时尚生活,为旧体诗词拓展表现空间和审美空间,成为本届“屈原奖”获奖作品的显著特点。峰会上获得“最受欢迎青年诗人”的独孤食肉兽长期乘火车旅行,写下了大量的“火车词”,表现陌生人一刹那的人生交汇,又各奔前程。如《定风波·衡阳编组站》:“秋栈经窗暗且明,客行偶借此中停。多少节车同逆旅,来去,惯随编拆各无情”,体现了现代火车旅行的特点。又如诗人闹莲花斋客、尘色依旧的《谒得其所斋有呈李丈汝伦》、《己丑岁末杂诗》皆能俯仰今昔,纵横捭阖。
 
首届“屈原奖”大多数入围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格律诗词的创作形式,带给了读者古色古香的审美感受,还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富有强烈的时代精神。但是,也有专家忧虑当代旧体诗词对于现代生活的介入和思考仍然显得严重不足。青年诗人、“屈原奖”评委庞坚认为旧体诗词复苏表面声势浩大,背后仍潜存危机。一方面,诗词创作的地位尚未被有关方面认可,小说、散文、电影电视、报告文学及书画都有专业作家,他们得到社会的认可度比较高,也有经济效益,但是诗词创作没有,对于保持诗词创作队伍的年轻化、广泛性、稳定性造成相当障碍。另一方面,当前的旧体诗作品伪劣多、精品少,缺乏艺术性,有少数作家泥古不化、抱残守缺,作品缺乏时代性或者有些作者的诗词创作不够传统,还存在新韵和旧韵的交替和混乱、题材涉猎不广、体裁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另外,保守派和创新派在处理继承与创新关系问题上针锋相对。如何回归传统又赋予旧体诗时代新生命?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提出旧体诗繁荣首先要破除的最大障碍是“泥古”。然而,旧体诗在用词、格律以及意象方面的限制诸多,不少作者落入模仿的窠臼。青年诗人曾少立认为,旧体诗兴盛的关键是真正体现当代人的情感。
 
目前,一批实验体诗歌集中涌现,试图将旧体诗词和西方的诗歌语言、气质相结合,使得诗歌具有更大的内容空间。“汲古人之神韵,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特点。”对此,钟振振认为,“这种探索精神是很值得效仿和提倡的。”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相关推荐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