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日坛最大规模的修缮工程拉开序幕,几乎所有园内古建都将进行修缮。市文物局透露,主体修缮将于明年7月竣工,届时七间殿等一批文物将恢复历史原貌,首次对外开放。
目前,日坛部分古建筑破损较严重,圜坛周围红墙多处斑驳,宰牲亭上彩绘蒙着一层灰尘,七间殿的传统窗棂已经安上了玻璃窗……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古建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市、区政府决定对古建筑进行全面修缮。”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介绍,本次日坛修缮古建工程范围包括祭器库、圜坛等。“由于工艺原因,此次修缮暂时恢复祭坛清代方砖墁砌模样,而非明代红琉璃瓦的状态。”
恢复历史原貌成为此次大修的一大重点。昨日,圜坛地面(坛壝内)已有工人开始施工,原本的水泥地面被刨开,铺就的是一水儿的传统大成砖。宰牲亭和七间殿也被绿色围挡团团遮住。“根据明清史料记载,宰牲亭原本是独立院落,现在只剩下两面院墙,这次修缮时将重新恢复。七间殿的玻璃窗也将改回支摘窗。”日坛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董亮说。
市文物局透露,本次修缮工程由市、区两级政府共投资1500万元,是日坛公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费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古建筑修缮工程,修缮后的文物建筑将通过文化方面的展览展示及举办一些群众文化活动等形式对社会开放。“虽然修缮期间,几乎所有古建都将涉及,但为了不影响观众参观,将采取分批分期修缮。”
另外,目前市文物局正在收集日坛内钟鼓楼等古建筑的历史资料,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对其展览修缮。
新闻链接
两朝在此祭拜太阳神
日坛,又名朝日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于嘉靖十年三月竣工,是明清祭拜太阳神的场所。
日坛是中华民族祭祀礼制和坛庙古建文化的结晶,也是揭示中国崇尚日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文精神的见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