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一元一国学网 > 资讯 > 动态 >

越剧大师袁雪芬辞世(2)

2011-02-21 13:41
来源:人民网 作者:曹玲娟
1943年,21岁的袁雪芬在主演此后被称为越剧改革力作的《香妃》时,在舞台上即兴哭出一个长腔,千回百转,如泣如诉,台下观众泣不成声。这个长腔,随

  1943年,21岁的袁雪芬在主演此后被称为“越剧改革力作”的《香妃》时,在舞台上即兴哭出一个长腔,千回百转,如泣如诉,台下观众泣不成声。这个长腔,随后被称为“尺调”,逐渐完善成为越剧的主调,成为“一个调发展一个剧种”的佳话。

 

  “人家创造一个流派,她是连越剧的基本腔都创出来了。”上海越剧院唱腔设计陈钧感慨,“我们今天理解的越剧,可以说就是袁雪芬在上世纪40年代创造出来的。”

 

  袁雪芬成功塑造了祝英台、香妃、崔莺莺、白素贞和祥林嫂等不同的艺术形象。1953年,她与范瑞娟合作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戏曲影片。

 

  2008年,袁雪芬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黄德君跟她开玩笑:“给一个剧种创造了一种声腔,两种板式,您还要做什么贡献?”她晚年常惋惜自己没作出多少贡献,退休后着力培养越剧青年演员,同时开始整理和总结越剧艺术理论体系。黄德君回忆,“后来她问我,‘我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我就说,够多了够多了,您也留点给别人做做吧。”

 

  一生传奇 戏如人生

 

  陈钧始终记得,当年上海越剧院排演新戏,每次排练,袁雪芬都要从家中拎很重的西瓜到排练场给大伙吃。“大热天的,老人家就这么拎着一步步走很远过来。”

 

  袁雪芬一辈子遍尝荣辱。新中国成立初期,她和周信芳、梅兰芳、程砚秋作为戏曲界的四个代表,被请去参加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也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文革”中,她被隔离关押整整七载。被抓走的那一天,小儿子生下来才18天。硬气的袁雪芬每次受到折磨,都咬着牙不求饶、不掉泪,凭着一口气熬了过来。

 

  “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成为袁雪芬一生的写照。

 

  袁雪芬一辈子简朴,金钱从未放在心上。“每个季节,老人的外套就那么一两件”,黄德君感慨。可对人,袁雪芬十分大方,“文化部给她发奖金,一眨眼就分完了,这个老同志困难给多少,那个给多少……所以她没什么积蓄,对生活的要求是能活就行。”

 

  晚年,袁雪芬疾病缠身,可老人不乐意住院,总爱问身边的人,“又用了国家多少钱?”然后就要“闹”着回家。

 

  一辈子的艺术生涯没有什么遗憾,可对越剧的现状,老人并不满意,“越剧的那些东西都已经被兄弟剧种学会,原来的优势荡然无存,老人总在担心越剧的明天。”黄德君说。

 

  “袁老师是中国越剧界的泰斗和大师,她的去世,对中国越剧界甚至整个戏曲界都是大损失。”上海越剧院院长李莉说。她同时也坚定地表示,“静下心来钻研,更好地传承和光大越剧艺术,这是一代代越剧人薪火相传的责任。”

(责任编辑:地理公主)

视频
图片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6-2019 湖北一元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0021768号-6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595号
本网站由湖北谦顺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公益热线:027--875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