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感情 这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
【《广州文物普查汇编》一共70斤,花了6年时间,两百多人参与。】
南方日报:你对文化一直有很深的感情,原来在广州的时候也是主管文化方面的工作,现在还担任着《广州大典》的主编。为什么对文化投入这么多的精力?
陈建华:这算是一种理想与追求吧。文化典籍的搜集整理大约是100年一次。如果政府不做,单靠民间,没有成功的范例。
在广州工作时,我们编过三套书,是可以留下来的。第一套是《粤剧大辞典》,我是编委会主任,主编是曾石龙,现在是一本难求,编了4年。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对粤剧的传承,对岭南文化、广东文化的传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越往后,这本书的价值应该会更大。
第二套是《广州文物普查汇编》,现在包括旧城改造、黄埔古村的文物保护,都以这本书为指南。这次文物普查,我们进行地毯式地搜索,增加了3300余条文物线索,增加了几倍的文保单位,出版了这套《广州文物普查汇编》。这套书一共70斤,花了6年时间,两百多人参与。
第三套书是《广州大典》。《广州大典》从广州史料、穗人(含寓贤)着述、广版丛书中选辑,整理包含经、史、子、集和丛书等类别书籍共约3000种文献。其时间范围上溯汉代,下至1911年,地域范围为1911年以前的广州府治的行政区划。编纂这三套书是宣传文化部门的职责所在,我们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
专题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曾强
专题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陈志甘超强 李培
通讯员 黄少立 刘伟东
(责任编辑:柑柠凤仪)